close

 

集集武昌宮

2016.7集集武昌宮.JPG

武昌宮

地址:南投縣集集鎮八張街181號

電話:04 9276 2496

 

2016.7集集武昌宮2.JPG

 

武昌宮是一座位於臺灣南投縣集集鎮的廟宇,主祀玄天上帝,

是當地鎮民的信仰中心,曾多次改建。

舊武昌宮在1999年921大地震中倒塌,後原址保留作為震災紀念遺址。

在舊址前方另建新廟,新廟宇於2013年入火安座。

 

2016.7集集武昌宮3.JPG

 

武昌宮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日治時代明治36年(1903年),

集集當地士紳楊添壽、陳玉盛、陳鴨行三人募資雕塑玄天上帝神像,

並由中國大陸湖北武當山的南岩宮分靈,1923年正式建廟。

1990年曾任集集鎮農會理事長、

總幹事及鎮民代表會主席黃朝瓞捐贈土地擴建該廟,

並於1991年開始工程。

1999年該廟完工後不久因為921大地震而倒塌,

但神像因為信徒搶救而未受損。倒塌的原廟永久保留,

重建完成的新廟則於2013年10月12日舉辦神像入火安座大典,正式啟用。

2022年10月27日,倒塌的舊廟以「舊武昌宮」的名稱登錄為史蹟,

之後在2023年6月14日將登錄名稱修改為「舊武昌宮遺蹟」。

 

2016.7集集武昌宮4.JPG

 

 泰順廊橋

廟前有座純木構造的浙江泰順廊橋橫渡清水溪。

泰順廊橋於2016年接洽、2019年2月23日完工,

為中國浙江省捐贈交流,並以北澗橋為藍本構築。

整座廊橋未用一釘一鉚,廊橋中設一月老廟,

遊人信眾可由橋上觀看新、舊武昌宮景觀。

 

2016.7集集武昌宮5.JPG

2016.7集集武昌宮6.JPG

 

武昌宮主祀北極玄天上帝,在日治時期大正12年(1923年)建廟時建廟,

深受當地信徒的倚賴,民國79年,有信徒捐出土地興建廟宇,

民國88年剛完成,卻遇到了921大地震,因其位於震央,

新建的廟宇從兩層樓塌陷至一層樓。

幸好信徒在餘震中搶救神像,經過數年至今仍保留災後原貌,

集集鎮唯一保留921地震遺跡的熱門景點。

據傳上帝公的鬍鬚日漸長長,信徒聽聞以後參拜更加絡繹不絕,

成為集集鎮著名的地震紀念地。

 

2016.7集集武昌宮7.JPG

 

竹山紫南宮

竹山紫南宮.JPG

 

紫南宮

地址:南投縣竹山鎮社寮里大公街40號 ·

電話:04 9262 3722

 

竹山紫南宮1.JPG

 

竹山紫南宮,又名社寮紫南宮,是臺灣一座土地公廟,

主祀福德正神,位於南投縣竹山鎮社寮里)。

(旁為內政部消防署訓練中心

由於『北天燈 .南烽炮.中丁酒』香火旺盛,

在每年農曆正月十六日吃丁酒是人潮最多時候,

與中和烘爐地的南山福德宮、屏東車城的福安宮並稱「三大土地公廟」。

此地演變成為觀光風景區。

到紫南宮求發財金是許多人重要的新年儀式,

祈求新的一年財運亨通、事業運更好,

尤其向土地公、土地婆、石頭公祈求發財金有招財的意味。

 

竹山紫南宮2.JPG

 

紫南宮『下井仔雍菜』的故事

『嘉慶君遊台灣』的傳說故事中,

在竹山地區除了「李勇廟」以及「竹山紅番薯,好吃免大條」

及「照鏡山出美女」的軼事傳說外,

傳言,嘉慶君經由竹山一路北上,來到目前的社寮渡口,

在社寮國小附近有一王爺廟,據說是嘉慶君的護將(鄭、黃兩位將軍),

因為護主而犧牲於此,後來受封為「鄭府王爺」及「黃府王爺」。

之後,嘉慶君到了渡口處,因當時物資匱乏,

人們便採摘「下井仔的雍菜」召待嘉慶君,因為下井仔地區,

常年不斷湧泉,由泉水栽培出來的空心菜,格外鮮嫩好吃,

因此也得到嘉慶君的讚賞及封號;

因年代久遠,己被遺忘,今田調得知,估且不論其真假,

若能利用下井仔天然資源的湧泉,

栽培下井仔「泉水雍菜」必可成為地方特色的農產品。

 

竹山紫南宮3.JPG

 

嘉慶君來到渡口,一望濁水溪溪水波濤洶湧,根本就無法渡船過溪,

便向竹腳寮土地公祈求幫忙,竹腳寮土地公於是顯靈,

並安全護送嘉慶君渡過濁水溪,且一路護送至鹿港出海,

後來,竹腳寮土地宮也受封,並戴官帽,且有文武護將隨從,

這就是現在的『紫南宮土地公』。

由於重建廟宇需要懂得廟務祭祀禮俗,

於是由大眾推舉當時在家中擺有神壇,且對於建廟細節明瞭,

在當時也擔任雲林農田水利會代表的莊其炎先生,

來擔任重建委員會的主任委員。在當時資金不足的情況下,

莊其炎先生為民服務,勇於擔當,實為可敬。

 

竹山紫南宮4.JPG

 

17世紀中葉後,先民隨鄭成功拓墾與清廷移墾,從濁水溪一路往內山,

定居在林圮埔(即現在的竹山),緊臨濁水溪,逐漸成幾處聚落,

由於深入內陸,與當地原住民的活動地相當接近,經常受到襲害,

為求庇佑,由杜夫首倡在社寮與後埔仔兩村民發起募款,

清治乾隆十年(1745年)建廟。清治咸豐五年(1855年),

由陳東水發起募款改建。日治時期,明治四十年(1907年),

由陳克己首倡發起募款,將整座廟宇重建成磚瓦木梁的平屋建築。

民國六十九年(1980年),憂於木梁木柱有安全之虞,

由莊其炎與莊錦誠發起募款,將木梁木柱改建成鋼筋水泥,

以強化廟宇結構的穩定度。民國七十一年(1982年),

紫南宮重建完成,日後改由紫南宮管理委員會負責。

 

竹山紫南宮5.JPG

 

爾後,由紫南宮重建委員會募款,里民自由捐獻,

終於在民國七十年農曆九月二十六日動工,

至七十一年十一月完工落成。

民國七十二年初改制為「紫南宮管理委員會」,

並推選莊其炎先生為第一任主任委員,

目前為莊秋安先生任第八任主任委員。

 

竹山紫南宮6.JPG

 

紫南宮已經有200多年歷史,因為土地公借發財金給信眾而享有盛名。

且廁所的獨特造型及乾淨明亮隨時清潔為一大特色。

據說向土地公借錢來投資都會賺錢,來年再還錢,後來這項傳聞,

日久成習,來自各地的信眾日益增加,紫南宮乃成立管委會而進行管理。

凡向土地公借發財金須擲筊,第1次獲同意可借600元,第2次才同意可借500元,

依序類推,最多只能借用600元做為生意的本,來年若有賺錢即須還本,

賺錢後再增添香油錢,口耳相傳下名聞遐爾,紫南宮香火維持不衰。

根據紫南宮廟方表示,求到的發財金一定要全數用完,不限當日使用,

也不限制買什麼東西(買什麼都行,就是不能捐回給廟方),

原因是這些錢就是要幫忙賺錢回來的,也就是所謂的錢滾錢。

 

 

竹山紫南宮7.JPG

竹山紫南宮8.JPG

 

 

 

文章標籤
南投武昌宮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乾清宮 的頭像
乾清宮

乾清宮

乾清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