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寺廟參訪紀錄(十三)屏東縣

車程福安宮

 

車城福安宮.JPG

 

車城福安宮開基福德正神祖廟

地址:屏東縣車城鄉福安村福安路51號

 

電話:08 882 1345

 

2021.11車程福安宮2.JPG

 

車城福安宮位於臺灣屏東縣車城鄉福安村、為臺灣最大的土地廟。

車城福安宮始創於明永曆年間(西元1654-1662年間),

迄今已有三百五十八年歷史。

目前為台灣官方認定歷史最悠久的福德正神信仰廟宇。

 

 

2021.11車程福安宮4.JPG

 

 

建廟之初始稱為「敬聖亭」,依廟方主張是1662年建立。

當地還傳說荷蘭統治時期,土地公已在車城立足。

林爽文事件時,福康安至恆春半島追捕莊大田,後在此題詞勒石,

而由當地「義民」首領等人立碑,

學者何培夫認為此碑反映清廷恩威並施的平亂措施。

此碑曾收錄於屠繼善《恆春縣志》、《明清臺灣碑碣選集》、

《台灣南部碑文集成》、《屏東古碑集》等書。

 

 

2021.11車程福安宮3.JPG

 

 

嘉慶年間廟宇改名為「福安廟」,據說名稱是為了紀念福康安。

咸豐年間,獲贈「福錫羊城」匾額。

同治年間,劉明燈率兵途經柴城(即車城)時勒石廟壁,

學者何培夫認為此碑與羅發號事件有關,

係事件後清廷為防美軍入侵、臺灣原住民族,

命臺灣鎮總兵劉明燈進駐琅𤩝(今恆春鎮)「剿番」、佈兵後所立。

 

 

2021.11車程福安宮5.JPG

 

 

戰後時期廟址為車城鄉福安村福安路51號。1951年再度集資改建,

經當時行政院長陳誠賜名為「福安宮」。

1987年12月29日清晨,新廟殿舉行啟門安座大典,造價新台幣1億元,

建坪400坪,樓高6層,屏東縣長施孟雄與屏東縣各民意代表出席。

其停車場可容納50部大型遊覽車。

數年後,1991年9月,國防部依重要軍事設施管制要點規定,

將車城鄉自海口飯店起至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止的十餘公里範圍,

公告為建築高度不得超過10公尺。

此廟擴建後,取代了大南天福德祠,成為臺灣最大的土地公廟。

還有說車城福安宮為東南亞最大土地公廟,

也與北臺灣的烘爐地南山福德宮及中臺灣的竹山紫南宮並稱是臺灣的「三大土地公廟」。

後廟方想興建高達21公尺的香客大樓,

因此在1996年8月13日由總幹事曾寶文去找縣長伍澤元陳情,

要求協調國防部能比照准許車城國中興建15公尺高的學生活動中心,同意興建香客大樓。

新建香客大樓落成後曾無水電,因當地的海墘路才重修鋪設好,

依縣府規定三年後才可挖埋水電管線,

主任委員陳庚福遂在2000年9月25日率委員向縣長蘇嘉全陳情。

屏東縣政府於2015年舉行屏東土地公文化學術研討會,曾帶人拜訪此廟、

大武力福德宮、老埤老祖祠等。

車城福安宮廟殿是採用北方宮殿構造,為三進六層樓的建築,

前殿五門配兩閣,北為啟明、南為長庚;正殿1樓挑高且裝飾的金碧輝煌,

供奉著福德正神,4樓祀有觀世音、藥師佛和文殊師利等菩薩像,

6樓前殿供奉太歲星君,屋簷下有許多網目斗拱,

加上彩繪的樑柱和龍柱更讓神殿氣勢非凡,

而後殿為凌霄寶殿並供奉玉皇大帝、南北斗星君和三官大帝。

 

 

車城福安宮2.JPG

 

主神土地公為官帽、官服造型。各分靈神像在農曆二月初二與農曆八月十五會回來進香,

但因各地分靈眾多,進香熱鬧常達一個月,也就是農曆二月和八月整月份都有分靈回來進香。

分靈廟有台開金門風獅爺福德祠、台中港10號碼頭中櫃集散站的土地公、六輕福德宮等。

恆春地區早年流傳五方土地公之說,要祭祀完代表西方的高山巖福德宮、代表東方的滿州茶山福德宮、

代表南方的鵝鑾鼻保安宮、代表中間的恆春猴洞山福德宮、代表北方的車城鄉福安宮,才算圓滿。

依廟方紀錄,清治時期車城地區發生嚴重瘟疫,

土地公指示需請來大崗山超峰寺的觀音,在村莊內大街小巷遶境。

瘟疫平定後,決定將觀音像長久留在在福安宮內。村民訂定三年一科於農曆二月十九日,

開啟一星期的扛轎徒步來回超峰寺及遶境,直到1970年代因洋蔥外銷農忙不足取消遶境,

僅留回超峰寺的習俗。2017年恢復此傳統。

廟宇有一座金紙放在爐口就可自動飛入的金爐,為廟宇設計師梁紹英自認得意之作。

報導講在土地公生日那一周,粗估一日可以燒掉三噸的金紙。

車城福安宮最大的特色在於金爐,這座金爐為三重簷的八角形建築、共有四層樓,

有『神明點鈔機』之稱,當信眾把金紙放在金爐口時金紙就會自動飛入爐內,

由於爐內有火焰形成氣旋因此空氣便會把金紙捲入,也可說是『神蹟』。

車城福安宮廟前有兩座大型石獅,其身高和長寬皆為9尺2寸,台座也有7尺8寸,

是台灣數一數二的純石雕石獅,十分具有藝術與歷史的意義;

此外車城福安宮廟內有許多古匾,特別是正殿左、右壁的匾額:左壁的勒時雖已字跡模糊,

但是是乾隆時兩廣總督福安康平定林爽文之亂駐紮於此所留下來的碑文;

而右壁上勒石則是『劉提督碑』,是紀念同治年間劉明燈解決『羅發號事件』的碑文。

 

 

車城福安宮4.JPG

 

 

正殿安立的土地公像全身掛滿金牌,據說是在清朝曾受乾隆皇帝褒封並賜王冠、

龍袍一襲,顯得神威十足是全省最為威風的的土地公。

車城福安宮前身為『敬聖亭』,建於明朝永曆年間,至今已擁有相當長久的歷史,

當時從泉州來台的先民因水土不服,不堪當地的瘴癘等瘟疫疾病,

因此從故鄉將福德正神神像恭迎至此並且建廟奉祀;

清朝乾隆53年(西元1788年)福康安率軍萬餘南下車城,

先剿莊大田之後又平定林爽文之亂,福康安在此勒石紀念,

又感念土地公的庇祐於是奏請乾隆皇帝御賜官服、官帽,並改廟名為福安宮。

 

 

車城福安宮3.JPG

 

 

屏東縣東港鎮東隆宮

2021.11屏東東隆宮.JPG

 

東港東隆宮

屏東縣東港鎮東隆街8號之7 

電話:08 832 2961105 

 

2021.11屏東東隆宮2.JPG

 

 

東港東隆宮是本省著名的王爺廟,主祀溫府千歲。

溫王原系唐朝進士于奉旨巡行天下時,遇難而亡,

成神之後, 常巡行閩、浙沿海,佑護往來船隻,

是以漳、泉二州人民對溫王崇禮有加。

清康熙二十三年(西元一六八四年),

東港地區設置巡檢署,漳、泉移民陸續前來定居。

康熙四十五年(西元一七0六年),

東港海岸「太監府」附近, 即舊稱崙仔頂(今鎮海 里)海灘上,

一夜之間擱置大批自福建潮沖而來的木材, 上書有「東港溫記」字樣。

斯時溫王亦曾顯靈指示,欲在太監府舊址建廟,

並諭示信依照木材的長短大小,揀選恰如其分的用途。

溫王鎮台駐蹕已定,東港信徒乃恪遵神意,展開建廟事宜,

並聘請名師雕刻溫王金身,擇吉安座。

光緒二十年(西元一八九四年),

東港發生海嘯,濤天巨浪, 淹沒太監府,東隆宮淪陷滾滾駭浪中,

險象環生, 當時,避難他處的莊民皆欲搶救王爺金身,

士紳林合於是發動信眾, 駕筏劈開廟殿后壁,及時搶救王爺神像,

剎時之間,神廟坍塌瓦解,沖逝無遺。

信徒見此異象,更堅定對溫王爺的信仰。

歷經大變的東港亟待重建,溫王爺適時諭示,

擇定「浮水蓮花」穴地新廟址, 信眾集腋成裘,匯流成海

,終於完成嶄新的東隆宮。

得風水之賜,每逢颱風海水倒灌或山洪急泄期,

低窪地區常有淹水之苦, 然東隆宮卻絲毫未受影響,誠乃一大奇蹟。

日據時期,戰亂倥傯,東隆宮維護不易,傾圮之態畢現。

迨抗戰勝利臺灣光復,百癈待舉,

東港士紳乃於民國三十六年發起修建之議,

由蔡糞擔任管理人,

林庚申、蔡朝取擔任總經理,陳聯豐、張萬寶擔任會計,

善男信女捐輸經費,齊心戮力完成廟殿修建工程。

歲月更替,外貌隨著風雨侵蝕而班駁古舊,極需重建;

民六十六年〈丁巳年〉,在全體信徒的共識下成立重建委員會,

全權負責重建事宜, 承蒙各界善信大德慷慨捐輸,熱誠參與,

使得這項歷時七年的浩大工程得以順利於民國七十三年〈甲子年〉竣工落成,

仲秋時節隆重舉行入廟登龕平安祭典。

民八十四年改建牌樓為山門,民八十六年〈丁丑年〉完工並建醮。

完成後的東港東隆宮金璧輝煌,氣勢磅礡,

屹立布南臺灣的碧藍穹蒼下, 散發出溫王爺綿綿不絕的福祉,

生生不息,直至永恒!

 

 

2021.11屏東東隆宮3.JPG

 

 

在屏東東港東隆宮特有的改運儀式,會由班頭手持王爺的令旗,

男生趴竹蓆打屁股、女生打手心,信徒排好隊就為了「討打」,

相信這樣能驅邪避凶、求好運,相當特別。

一下兩下三下,想改運皮肉痛要忍著點,男生趴竹蓆打屁股,女生打手心,

這排隊討打,代表驅邪解厄運,東隆宮董事長潘慶士說:

「大改就等於說打屁股,年底把一些運氣改掉,過一個好的新年。」

往年在屏東東隆宮,舉辦的改運儀式,總是吸引大批排隊民眾,

而今年,同樣有信徒想來「討打」改運,東隆宮董事長潘慶士說:

「拜拜兼給我們的班頭改運,我們廟前的班頭,整年都為信眾在改運。」,

記者VS.民眾說:「(過年來拜拜)對,(每年都來)有時間就來有時候忙就沒來。」,

信徒相信這樣可以帶來好運,廟裡也有不少信眾趁著過年來祈福祭拜,

希望為新年求個平安,帶回好運勢。

 

2021.11屏東東隆宮3-1.JPG

2021.11屏東東隆宮3-2.JPG

 

 

東港迎王,全名為東港迎王平安祭典,主要以祭拜溫府千歲為藍圖,

即成為臺灣西濱地區極富盛名的宗教盛事與觀光慶典,

2010年被列為國家重要民俗。

相傳,玉皇上帝為懲罰惡民,特派瘟神下凡罰惡,

但因瘟疫而死者卻不計其數,後因感念上天有好生之德,

則特派王爺下凡,召回瘟神、賞善罰惡、除病救民,

也因此造成往後王爺信仰與瘟神脫離不了關係,

所以常常需將載有王爺神像的船(王船),放出海漂流或火化,

送走王爺,為全鄉帶來祥和吉利。

後來王爺信仰逐漸升格,人們把王爺視為保境安民的大神,

則以透過燒王船等祭典祈福保安。

迎王平安祭典聞名臺灣,每三年舉行一次,

會於祭典前第二年建造豪華又威嚴的王船,透過繁複的宗教儀式,

最後在祭典最後的壓軸好戲:

『送王』,將王船火化,希望五位千歲爺與中軍府回駕天庭繳旨時,

能帶走鄉里中的不幸、邪氣、還有惡鬼。

除此之外,在東港地區的迎王信仰又有另一層含義,

迎接奉玉旨代天巡狩千歲爺,

也視為迎接同為東隆宮主神溫王爺的義結金蘭兄弟,

這也就是俗稱的東港溪流域『三十六進士』迎王系統,

在迎王期間東港鎮內處處可見家家戶戶辦桌請客,

正所謂的『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現今東港迎王平安祭典從請王到送王為期八天七夜,程序如下:

1.角頭職務的輪任

2.造王船

3.中軍府安座

4.進表

5.設置代天府

6.請王

7.過火

8.出巡繞境

9.祀王

10.遷船

11.和瘟押煞

12.宴王

13.送王

除此之外尚有具傳說性的程序及慣例習俗,

如:溫王安館、迎接田中央中隆宮與恆春鎮恆隆宮、

請王後繞行至新街、升帥旗帥燈、嘉蓮宮迎請大千歲過夜、

大總理依古禮敬王、中隆宮割香當科大王香火、

王府內執事嚴格『舉案齊眉、跪進酒食』、

溫王爺查夜、溫王爺看大戲、班頭作紙、放告、

三十六省燈、七隻涼傘、七角頭拜王等等,不勝枚舉。

在民國97年(公元2008年)十一月十二日以

「東港王船祭」被指定為「臺灣文化資產」之民俗類,

經地方人士努力,到民國99年(公元2010年)

五月時正名為「東港迎王平安祭典」,

且民國100年(公元2011年)

十一月時東港東隆宮的迎王平安祭典,

被文建會列為國家無形文化資產。

 

2021.11屏東東隆宮4.JPG

 

 

神奇銅鐘

東隆宮正殿右側,吊有一口於台灣日治時期打造、

沿用至今的銅鐘。

相傳二戰時期,日本軍在中國與東南亞諸國戰事吃緊,

國內與殖民地的資源日漸匱乏,

乃向民眾徵收金屬器物以作戰略之用,此口銅鐘也無可倖免。

後來在送進鋼鐵廠的熔爐時,所有的金屬器物都已融化為熔漿,

赫然發現銅鐘完好無損、經多次溶解也損傷不得,

鐵工廠人員便意識到此乃神蹟,故而秘密將銅鐘送回東隆宮。

至今每逢一定時日,廟方人員循古禮鳴鼓擂鐘時,仍使用此口銅鐘進行。

 

2021.11屏東東隆宮5.JPG

 

 

東港東隆宮主神王爺姓溫,名鴻,字德修。

生於隋朝隋煬帝大業五年(西元六0九年)歲次己巳年十一月一日。

屬山東濟南府曆城縣白馬巷人,書香門第,自幼聰穎,稍長文武兼備,

交遊廣至四方,風雲際會,適逢於唐朝貞觀年代,

皇帝李世民微服出遊,遇險困危,溫鴻捨身救駕,功居其首,

皇帝賜他進士出身,其時救駕者三十六人,一併賜封進士,

且與之義結金蘭,皇帝酬功任他出仕山西知府,

到任後政通人和,清廉愛民,興學育才,地方大治,民稱父母;

時值鄰近地方賊寇作亂,勢甚猖獗,民不聊生,官兵出剿無功,

群臣乏策,最後皇帝派溫鴻統領軍隊討伐,

三十六進士亦領精兵一同進剿。

溫鴻用兵如神,舉兵直搗賊穴,賊酋授首,群賊四竄,

主帥下令招撫,數萬叛軍來歸,自此國泰民安。

溫鴻班師回朝,受上誥賞,策封王爺。

太平盛世,三十六進士奉旨巡行天下,宣揚大唐德威。

一次乘船出巡不幸在海上遇險,三十六人全部罹難無一倖免,

據當時生遇水手與待從目睹,三十六進士喪生之時,有聞仙樂飄奏,

海上即時呈現一片祥雲紫氣,世人咸認溫鴻之死乃解脫而成神,

貞觀皇帝得聞此一訊息,痛失功臣之余,復信其成神之說,

乃追封「代天巡狩」,頒旨全國建廟奉祠春秋致祭,敕封永享人間香火,

並下旨建巨舶,名為「溫王船」,內奉溫王爺及其結義兄弟之神位,

于清醮畢送入海中,王船上有禦書「遊府吃府,遊縣吃縣」八字,

敕告天下,凡溫王船所到之處,百姓府官一體奉迎,

均應殺豬宰羊設祭,大事供祀,以慰溫王在天之靈。

溫王成神之後,經常在閩浙沿海地區顯靈,

每常船隻在海上遇到驚濤風險時,若見檣懸「溫」字旗字之巨船出現,

立即風平浪靜,履險如夷,自後王船所及之處,必造福地方,庇謢百姓。

福建的泉、漳二州,對於溫王爺在海上顯靈護航之事,皆耳熟能詳,人人稱頌。

臺灣早期因地廣人稀,溫王爺未曾在台出現,直到明、清兩代,

移民渡海來台者日眾,出海的漁民恒以溫王爺為其精神之所寄,

約在康熙三十三年(西元一六九四年)東港地區設置巡檢署,

福建泉、漳兩州人士定居東港時均奉祀溫王爺以保平安,

迄康熙四十五年(西元一七0六年),距今近三百年,

東港海岸上發現神木漂來,神靈顯示溫王欲在臺灣定居,

東港居民相信王爺是為地方造福,興隆有望,

將神木興建溫王爺廟,名為「東隆宮」,

此即臺灣溫王信仰肇基之始。

 

2021.11屏東東隆宮6.JPG

 

 

東港迎王祭典在坊間流傳所謂「千歲爺遲到」的趣聞軼事,

據稱在民國83年(公元1994年、農曆甲戌年)

甲戌正科迎王祭典最後之送王儀式有照片顯示:

有兩位分別穿著紅、綠色唐朝官袍之人,

在王船火化歸天時盡速登船,

官袍之紅、綠色分別為二千歲與四千歲的代表色,

有人說兩王遲到、差點來不及登船,

又另有人戲稱兩王熱衷東港名產,

在最後時刻享用之餘差點遲到、來不及登船,

但此消息至今,還是一個讓屏南地區所有民間信仰信徒難以稽考的謎。

 

 

2021.11屏東東隆宮7.JPG

 

東港東隆宮有獨特的大改改運方式。

若有運勢不佳的信眾,

向神明稟告須改運的緣由請神明查明是否需要大該,

擲筊請示獲允後,由廟方振武堂(班頭團的堂號)

班頭人員於神前(溫王爺或迎王於中軍府前)責打該信眾。

責罰數需向溫王爺擲筊請示,必須是擲到聖筊才算數,

大改以二板責罰,打一下代表十下,以一百為基礎,

每次擲筊以二十為數,若擲無聖筊時再往上加二十,

直到擲到聖筊為止。

 

 

2021.11屏東東隆宮7-1.JPG

 

東港人習慣稱東隆宮為「王爺廟」,

是東港、小琉球地區最主要的信仰,

自建廟以來曾發生過不少奇蹟,

大門口金碧輝煌的山川牌樓,

號稱全台灣最大的黃金排樓,

黃金牌樓原為檜木牌樓,

民國83年廟方耗資8000萬,

請老師傅為其貼上金箔,

前幾年修葺時又花了2000萬,

無論何時經過都會被這耀眼所吸引。

三年一科的「迎王爺」和「燒王船」同樣也是東港的盛事,

迎王爺是國家重要無形資產,也是台灣具有代表性的民俗活動,

正式名稱為「迎王平安祭典」,

東港居民以古禮的祭祀科儀迎接代天巡狩千歲爺的駕臨,

花了三年精心打造的王船在此時亮相,

小鎮上處處是繞境神轎與陣頭,

朝聖的遊客和信徒紛至沓來,充滿歡騰。

 

 

2021.11屏東東隆宮8.JPG

 

在「迎王」平安祭典期間,

東隆宮會舉辦了一系列的儀式來歡迎代天巡狩五府千歲,

祈求祂賜福給當地信眾。

東港鎮除了「迎王」聞名全台,小吃也享有名氣,

例如華僑市場的瑞字號旗魚黑輪、邱家雙糕潤、林記肉粿、

慶祥的福州丸,到東隆宮參拜,千萬別錯過這幾道美食喔。

東港迎王的最主要目的就是藉代天巡狩大千歲及眾神的神威彌平地方上邪祟、

瘟魅、疫疾等不潔之物,庇佑信眾能平安健康。

除了展現東港鎮民對王爺的崇敬外,更 凝聚了認同感,

將濃郁的愛鄉意識藉祭典表露無遺。

不論是離家再遠的遊子,或出海捕魚的漁民,

都會在迎王前趕回故鄉共襄盛舉,

有錢出錢,有力出力,齊心協力辦妥迎王活動。

 

 

2021.11屏東東隆宮9.JPG

 

 

東隆宮三年一科的「迎王祭典」(本地稱之迎王),

聞名全省,其盛況規模為全省之最,

故在學術界有「北西港,南東港」之稱,

東隆宮的迎王祭典除了壯觀的王船,及參與的寺廟、

陣頭眾多,而受媒體民眾矚目外,

最主要是其祭典科儀一直保持著清代祀典禮儀,

並嚴格遵守老一輩所傳留下來的規矩,

帶者一份神秘莊嚴的氣氛,

令學者及民俗工作者為之動情,想一窺究竟。

東港迎王祭典自清代(年代待考)舉行至今,歷經時代的歷練,

一直扮演著自己特有的文化,

與清康熙五十九年陳文達所修《台灣縣志》、

乾隆二十九年王瑛曾所著《重修鳳山縣志》,

中所提的造船建醮之風俗,看似相似卻又不是,

在「舊東港」先民自原鄉帶來的溫王爺香火袋奉祀,

後成為移民聚落的主要信仰,先民倡議建廟,

由草廟經三百多年而形成地方公廟,有其靈驗祈求之成果,

又正好泉州遊街道士行至東港,將原鄉科儀傳予新居地先民,

以防萬一瘟疫盛行,作為備用之需,因此一朝先民們遇到需求,

而醫藥無法救治時只好搬出科儀,隆重操演一次,

慢慢的成為東港的大事記,如今瘟疫不再盛行,從請神驅瘟演變至今,

已成為恭請監察御史代天巡狩千歲爺,蒞境督察賜福平安。

東隆宮的迎王祭典,

以農曆地支丑、辰、未、戌年作為舉行迎王祭典的「大科年」,

大科年之前一年多,中軍府的安座、王船建造至開光,

即為迎王祭典敲響第一鑼,祭典前半年則進入地方各廟準備期,

各寺廟陣頭開始操演排練;到前一個月,街道開始張燈結綵,

各寺廟角頭整修神轎、涼傘、旗幟,繞境路線規畫再勘查,牌樓的搭建等等。

前一星期,全鎮燈火通明,處處瀰漫「神人共歡」的熱鬧氣息,

各陣頭到東隆宮廣場預演參拜,家家戶戶清理居家,並以歡喜的心情,

期待代天巡狩千歲爺,以及親朋好友的到來。

東隆宮迎王祭典為期八天七夜,

三年一科迎王準備期間大致程序為「角頭職務抽籤」、

「第一年值年中軍府安座」、「王船開斧」、「王船立『舟參』」、

「王船開光」、「第二年值年與科年中軍府安座」、「進表」、

「王府上樑、設置代天府」、「請王(請水)」、「過火」、

「王駕出巡遶境」、「祀王」、「遷船」、「敬王」、

「王船法會」、「王船添載」、「宴王」、「送王」等

 

 

2021.11屏東東隆宮10.JPG

 

在東港迎王祭典中,有七個重要單位共同擔負繞境任務,

與產生祭典總理人選,若無這七個單位的參與,

迎王祭典亦無法成為東港地方大事,這七個單位原為東港開墾角頭、

商業角頭,之後因祭典的需求而成為祭祀角頭,

這七角頭為頂頭角、埔仔角、頂中街、下中街、

安海街、下頭角、崙仔頂。

東港迎王所恭請的代天巡狩千歲爺有五位,加上中軍府、

溫府千歲共七位神祇,其七位千歲爺的神轎及王船船具,

由東港七角頭轎班負責,

而七角頭每科擔任那位千歲的神轎任務皆稍有不同。

自古都是以抽籤方式決定,但民國四十七年因有角頭反映,

一直抽不到擔任大千歲轎班,所以將大千歲擔任的轎班改為輪任,

其他照常以抽籤方式決定,直到八十六年丁丑正科才告結束,

從八十九年庚辰正科又恢復抽籤方式。

每科年七角頭負責的職務,皆在上科年剛辦完祭典三日後,

在平安宴宴會後於東隆宮內溫府千歲座前,由七角頭的當科總理抽籤,

並在東隆宮主事人員見證下,確認下科所擔任的千歲爺職務,

之後七角頭各自產生大總理,副總理及其他總理、參事,

而這是每科期所作的第一個程序。

東港迎王祭典,七角頭一直扮演重要的角色,亦是迎王的主要動力,

由於不計辛勞的付出,因而特別獲准進入王府謁駕敬王,

在舊制的規定下是項殊榮

(以前除了各級總理、內司、班頭、轎班等可入王府敬王,

其餘人員、寺廟皆不得進入王府)。

早期七角頭的發展並無特有角頭廟,

有些角頭開始發展就以該角頭的信仰中心為主體,

但一部分依然沒有自己的角頭廟宇,之後為配合祭典與東隆宮建醮活動,

才選擇以該地區的公廟或老廟為角頭主廟,

當東隆宮、朝隆宮、福安宮三大公廟舉行宗教活動時,

七角頭請出該角頭廟宇的主神共同參與,

也因此七角頭與東隆宮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七角頭在東港發展史中,亦是重要的一頁,發展至今,

不論時代如何的轉變,向外發展的角頭居民及子孫,

每逢三年的平安祭典,亦會回鄉參加,畢竟這裡是血緣地親的點。

 

 

2021.11屏東東隆宮11.JPG

 

2021.11屏東東隆宮12.JPG

2021.11屏東東隆宮13.JPG

2021.11屏東東隆宮14.JPG

2021.11屏東東隆宮15.JPG

2021.11屏東東隆宮16.JPG

2021.11屏東東隆宮17.JPG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車城福安宮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乾清宮 的頭像
    乾清宮

    乾清宮

    乾清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