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縣媽祖廟(二))萬巒鄉,九如鄉,內埔鄉,竹田鄉,里港鄉
萬巒鄉
屏東縣萬巒鄉天靈宮
地址:屏東縣萬巒鄉萬巒村中正路145號
電話: 08-7810290
天靈宮的建立主要追溯至朝格堂,
媽祖降駕指示信徒希望從私壇可以向外發展造福更多信徒讓私壇變成公廟,
所以在林錦秀的捐地建廟下,於民國五十三年(1964)開始興建,
落成於民國五十四年(1965)。今廟貌則為民國八十七年(1998)修建。
屏東縣萬巒鄉慈濟宮
地址:屏東縣萬巒鄉赤山村東山路175號
電話: 087831866
屏東縣萬巒鄉聖岳宮
地址:屏東縣萬巒鄉泗溝村永全路51號
電話: 08-7811509
同治年間建,俗稱姑婆壇,地點位於溝背附近,
即曾任該宮負責人的陳阿生之農田所在地。日治時代,
因皇民化運動,廟宇神像多集中至潮州庄役場保管,
直至民國三十八年(1949)村民以磚石於現址建造一座小廟,
供奉媽祖神像於內,後因廟宇老舊,於民國七十三年(1984)重建。
屏東萬巒宗天宮
地址: 屏東縣萬巒鄉民和路200號
電話: 08 781 3922
歲次甲午年(2014年)年初,
問神達人王崇禮老師奉上蒼玉皇上帝及港口宮媽祖託夢指示,
前往台南關仔嶺天公廟正式領受興建「宗天宮」玉旨!承蒙上天眷顧,
領完建廟玉旨後的一個月,在善心人士鼎力相助及捐獻土地之下,
於2014年9月19日正式完成廟地簽約,宗天宮正式位於屏東縣萬巒鄉。
在2015年1月8日取得合法募款帳號,
2016年12月25日宗天宮正式動土,2017年4月28日臨時宮正式安座!
『宗』者,“以天為宗,以德為本,以道為門,兆於變化”;
傳授神明所教,流傳於後世,承先而啟後,繼往而開來,
開創新的宗教里程碑。『天』者,上天所賦予之責任與使命。
歲次甲午年(2014年)年初,
問神達人王崇禮老師奉上蒼玉皇上帝及港口宮媽祖託夢指示,
前往台南關仔嶺天公廟正式領受興建「宗天宮」玉旨!承蒙上天眷顧,
領完建廟玉旨後的一個月,在善心人士鼎力相助及捐獻土地之下,
於2014年9月19日正式完成廟地簽約,宗天宮正式位於屏東縣萬巒鄉。
宗天宮期許成為道教神木,為信徒及後代子孫盡棉薄之力,
唯有公開且透明的監督機制及公平且合法的程序正義,
才能讓慈善事業永續經營,幫助更多困苦之人。
於是,在2015年1月8日內政部正式發函准許籌組「台灣宗天宮慈善功德會」,
並取得合法募款帳號,進而籌備宗天宮管理委員會及興建等事項。
2016年12月25日,在天、地及全國善信大德的見證之下,
宗天宮正式動土。2017年4月28日臨時宮正式安座!
宗天宮創辦人王崇禮老師深知會來問神的人,
大都是已經遇到困難、困苦無依、經濟拮据,甚至是走投無路之人。
然而,宗教應該是正向信仰,讓人安心;神明更是慈悲為懷,聞聲救苦。
於是王崇禮老師秉持著「一本初衷,自始至終」的精神,
誓守對皇天、后土,及全國信眾的諾言興建宗天宮,
要讓『貧窮應該屬於博物館,不應該屬於宗教與神明』;
宗天宮絕對不會對任何一位信徒開價辦事,一切隨喜,隨緣,隨意,
讓任何一位信徒來到宗天宮,皆能感到安心、放心,
因為宗天宮對每位信徒皆有同理心、慈悲心,以及傳承心。
資料來源:宗天宮官網
建廟預定地:
九如鄉
屏東縣九如鄉昌榮慈玄宮
地址:屏東縣九如鄉洽興村平和路136巷22號
電話: 087755068
日治時期,苗栗縣苑裡鎮有一名為「淵」(因不知其姓)的異鄉客,
為逃避日本人欺虐,身上帶著慈和宮天上聖母的香火袋佑護下,
避難流落到番社(現今洽興村昌榮 社區)謀生,於是落籍本地,
因虔誠奉祀故諸事順利,靈驗無比,逐引發左鄰右舍相繼來參拜,
並雕塑金尊。民國初年原奉祀者「淵」不幸辭世,
因未婚沒有子嗣承繼,經地方耆老及眾人研議,
歸公供奉為地方神明,神尊由新爐主迎請家中供奉,
天上聖母每年均異地而居。
直到民國七十年(1981)聖母顯聖,
托夢於村中一 信基督教之教徒「張」姓人士,
指示希能建一廟宇做為永久鎮居之所,
由於該人士信奉教別不同,不予以理會,故再度托夢指示,
於是「張」姓鄉親召集當年爐主、 頭家等擲筊印證,
由爐主擲筊連續擲十二聖筊後,經召開信徒大會決議,
籌組興建委員會,並於民國七十三年(1984)
間興建至民國七十七年(1988)完成 落成,
為今之廟貌,並擲筊請示決定為廟名慈玄宮。
眾善信大德集思廣益取得共識後,
再雕塑玄天上帝及天上聖母(大媽)金尊為從祀神明及福德正神
、註生娘娘為 配祀神明,廟宇完成後成立管理委員會,
並向政府機關辦理廟與登記。
民國七十八年(1989)間聖母顯聖托夢,
希望回祖廟娘家謁祖-苗栗縣苑裡慈和宮進香,
逐於八十年(1991)、九十四年(2005)、九十九年(2010)
起三次前往慈和宮進香,進行宗教文化之交流。
民國九十四年(2005)間召開信徒大 會,信徒建議反映,
廟與祭典時出入需經巷道,因巷道狹窄造成諸多不便,
希望能購買廟宇前土地,經十方大德捐獻及向村民募資購地,
經多次與地主多次接觸,終 於民國九十五年(2006)
間順利購買,並於同年建設為廟與廣場。
內埔鄉
屏東縣內埔鄉天后宮(六堆天后宮)
地址:屏東縣內埔鄉廣濟路164號
電話:08-7795073
六堆天后宮位於屏東縣內埔鄉內田村廣濟路上。
1803年(嘉慶八年)由六堆副總理鍾瑞川
(字麟江,1757~1829)等地方士紳呼籲,
集結六堆地區共六十庄庄民之捐款所創建,
是屏東縣內埔鄉最古老的廟宇。
1848年(道光二十八年)舉人鍾桂齡受內埔庄耆老之託付募款重修,
響應之六堆鄉民竟達四十四個的庄頭。無疑地,
天后宮乃是六堆客家鄉民集涓滴之財開創魁偉之力的集體象徵。
天后宮創建之際,正值海盜蔡牽騷擾台澎沿海,
吳淮泗也趁機攻佔鳳山城(今鳳山市),並四處搶劫。
1805年(嘉慶十年)六堆推舉賴熊飛為大總理,鍾瑞川為副總理,
在天后宮號召六堆鄉民奮起抵抗。
可見,媽祖不僅成為六堆客家人的精神寄託,
天后宮也是凝聚六堆義民保家衛國的集會所。
1894年馬關條約割台,隔年日本由北而南武力「接收」台灣,
六堆客家群起反抗,邱國楨(1832~1900)集結士紳與各堆總、
副理於天后宮,在媽祖神座前擲爻推舉李向榮為大總理,
蕭光明(1841~1911)為副大總理,鍾發春(1842~1903)為總參謀,
展開一場可歌可泣的抗日戰爭。
抗日沈寂之後,天后宮仍是六堆地區的重要廟宇。
1913年(大正二年)在老東勢庄士紳劉金安
(1857~1931)的倡導下再度重修,
後來縱然歷經日本殖民政府推行皇民化運動的衝擊與壓抑,
戰後(1947年)旋即修復,棟宇依然。目前已被政府指定為縣定古蹟。
屏東縣內埔鄉天聖宮
地址:屏東縣內埔鄉東片村光復路1號
東片村天聖宮的由來-相傳在清朝道光年間(西元1800年)有北港僧人,
奉祀三尊媽祖像,遊歷來庄暫居黃府(黃進喜先生宅邊)供人膜拜,
時值戰亂,盜賊頻起,騷擾庄民,幸媽祖多次顯靈保佑,使庄民平安,
為叩答神恩,庄中父老遂募資建廟,由徐文娣、
徐文滿兄弟敬獻廟地(今東金巷、光復路十字路口)建廟奉祀,
香火不斷,二次世界大戰美機來襲,廟宇受損於原地修廟,
民國三十六年落成。沿至民國五十七年由於原址廟宇地狹又位於交通要道,
經徐連軒先生之妻奉獻廟地(光復路1號)於民國六十年庄民集資遷建,
並經過民國76年,80年二次集資擴建至今規模。本宮雖經多次遷建,
擴建,神像之雕刻均依照原有面貌具古色古香之品味,
廟頂之雕龍,劃鳳在客家庄也是絕無僅有。
屏東縣內埔鄉美和慈濟宮
地址:屏東縣內埔鄉美和村永安路65巷17號
電話: 08-7791015
屏東縣內埔鄉慈善宮
地址:屏東縣內埔鄉東勢村嘉應路北三巷98號
電話: 08-7798147
屏東縣內埔鄉慈聖宮
地址:屏東縣內埔鄉老埤村壽比路2-10號 (大甲媽分靈)
電 話: 08-7792139
「原鄉信仰移植」,屏東內埔慈聖宮,
再一次為這個飲水思源的傳統美德,做了一個最珍貴的典範。
就像四百年前,來自「唐山」橫越黑水溝到台灣開天闢地的祖先一樣,
會從故鄉迎請神明在身邊護佑平安,在生活安定之後,
思及應該蓋一座宮殿,給守護鄉親的神明居住,
同時也提供一處鄉人聯誼的地方。
屏東內埔鄉就住著一群從台中來的大甲人,
這群到屏東開荒的大甲人於生活安定之後,
回想父祖輩或更久遠的祖先住過的土地和所供奉的神明,
他們離家越久對於故鄉舊事就越懷念。大甲媽祖每年到南部遶境進香的活動,
讓這群來自大甲的新移民年年期盼,鄉音、舊事在每年大甲媽祖南巡的季節,
挑動這群新移民的心。民國七十年左右,
鄉親便三五成群組團到新港去迎接大甲媽祖,去看看思念的大甲媽祖,
與媽祖和鄉親在新港話家常,一解思鄉之苦。
通常是大甲媽祖半夜出城離開新港,
鄉親們恭送大甲媽祖出城後才返回屏東內埔。
在多年之後,由張水木先生提議:擬籌到大甲參香事宜。
在場有蔡丙丁、張盛文、林榮哲、張清懋,連同張水木共五人。
眾人到大甲與鎮瀾宮方面商議參香事宜,經大甲媽祖筊杯確定之後,
等了兩年參香才輪到這群屏東的大甲旅人執行。
民國七十八年(西元一九八九年),
為能順利參與大甲鎮瀾宮天上聖母遶境進香之參香,
信眾首推張見文先生擔任主任委員,草創初名「大甲鎮瀾宮屏東天上聖母會」。
眾志成城終能圓滿參與大甲媽祖遶境之神聖任務。
只是當時開基媽祖並無宮廟接受信徒膜拜,經開基媽祖筊杯指示,
擇置張漠安先生吉宅供奉。次年鄉親團赴福建省求得湄洲媽祖神尊,
於七十九年九月十一日迎回。自此聖母神威益加顯赫,香客日眾。
屏東縣內埔鄉慈濟宮
地址:屏東縣內埔鄉豐田村竹南路27號
電話:08-7783958
屏東縣內埔鄉聖母廟
地址:屏東縣內埔鄉義亭村南平路75號
竹田鄉
屏東縣竹田鄉儀鳳宮
地址:屏東縣竹田鄉西勢村光明路199-8號
電話: 08-7532153
儀鳳宮始由負責人曾美綺於民國七十五年奉請嘉義笨港,
港口宮天上聖母二媽神尊一座回家中供奉,虔誠敬拜。
秉承天上聖母威巍顯赫慈心,佑民薩庇黎民如子。
在民國七十七年(歲次戊辰年)
聖母降靈指示往台南開基玉皇宮請旨領回救世旨,
同年八月設宮在屏東市建興南路五十五巷二十二號,
由 聖母奏請上天賜宮號儀鳳宮濟世渡人期間,宮生遵循聖母訓示道教薪傳,
母德威望,聖母顯靈慈航濟世救苦,指點迷津,以救蒼生疾苦。
經十載寒暑舊址因地幅狹小,決定購地建宮,在民國八十八年動土。
里港鄉
屏東縣里港鄉天慈宮
地址:屏東縣里港鄉玉田村玉田路4-47號
電話: 08-7750997
天慈宮之天上聖母原由高雄縣燕巢角宿村龍角寺(現今天后宮)二媽,
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
奉令護民於屏東縣里港鄉埔仔厝(當時里港鄉鄉溪北一個村落)。
昭和七年(1932)因洪水犯濫整個村落被水沖毀(成為廢庄),
村民四散求生,由信徒陳戇(陳宗彥祖父)抱著二媽金身及陳獻抱著大媽金身,
兩是堂兄弟關係,帶著幾位村民四處討生,最後定居於里鄉玉田村某園地,
日治時期玉田製糖廍側後方取名廍後園,埔仔厝廢庄後,
到此定居的只有十二戶人家,當時祖先沒有固定所在地奉祀,
由每年擲杯選爐主,就這樣延續至民國七十年代。
而原媽祖誕辰犒軍兵都是在左香蕉場行拜,
歲次己已年媽祖生的前幾天,大家在林主護大谷農藥行笑談時,
信徒莊貴養對爐主楊秋水說今年媽祖誕辰犒賞若能在前面廣地舉行,
他就會請一棚戲叩謝。於是爐主回家奉香擲杯向媽祖奉稟,
果然三個聖杯答應在此地拜犒賞兵將。
犒賞當日信徒提起購地當建廟事宜,全庄信眾一致贊同,
並進行募款籌備建廟事宜工作進行非常踴躍順利,
於是天慈宮於民國八十五年(1996)五月建成。
屏東縣里港鄉慈天宮
屏東縣里港鄉載興村載興路73號
電話: 08-7752085
主祀天上聖母原是燕巢角宿天后宮開廟大媽,清朝時引領村中參拜,
先民入墾頂武洛莊(大澤磯社)受祀至今已有二百多年,
當時廟名是頂武洛龍角寺。道光四年(1830),先民遭水災襲擊,
村民遷徙至今日的磚仔地,開村之後即建公厝祀奉媽祖。
民國五十四年(1965)開始動工重建,
至民國五十六年(1967)工程全部完工落成。
屏東縣里港鄉慈后宮
地址:屏東縣里港鄉茄苳村路59號
電話: 08-7759098
屏東縣里港鄉慈龍宮
地址:屏東縣里港鄉鐵店村鐵店路55-3號
屏東縣里港鄉廣慈宮
地址:屏東縣里港鄉潮厝村(路)59號
屏東縣里港鄉三部村慶濟宮
地址:屏東縣里港鄉三部村51-5號
電話: 08-7732039
清道光二十一年(1 8 4 3 ),台南府望族施進士玉舍,
於麻六甲、中崙一帶擁有龐大土地,見當地無神明祭拜保佑,
親身前往北港朝天宮求引聖母香火奉祀,此為聖母金身由來。
昭和六年, 麻六甲、中崙一帶全被洪水沖失,居民遂從麻六甲、
中崙避水定居中萬甲。
居民劉岩、許來、黃添、張本、許造、蘇賞、陳義、蘇啟明、
曾進財、許金獅、蘇達、庹 法等十二戶供奉,使香火不斷、
從此祭拜聖母都依爐主制度供奉,並經由聖母指示,
每年農曆三月十六日舉行慶典。村民有感聖母恩澤,
於民國七十二年 (1983)由村長張保章及地方仕紳劉清風發起購覓現在廟地,
隔年七十三年(1984)農曆三月十六日建壇,並正名慶濟宮,
同時成立管理委員會,村民自動 樂捐,並由各界善男信女相助,
於民國七十八年(1989)農曆二月十二日正式破土興建,
歷時三年二月至民國八十一年(1992)農曆三月十五日順利完工,
並慶祝啟廟門落成大典。
屏東縣里港鄉興隆宮
地址:屏東縣里港鄉茄苳村福興路28-1號
電話:08-7755071
世界最大木雕座像媽祖神像
屏東縣里港鄉雙慈宮
地址:屏東縣里港鄉大平路50號
電話: 08-7752063
建基於清雍正八年(1731),當時稱為「天后宮」,
奉祀湄州媽,通稱「里港媽」。
相傳當時福建省漳州有一不知名商,隨身攜帶湄州媽祖香火護身來台,
途經里港鄉東門郊外(即現在鐵店村)時,
因患重病倒臥附近竹籬下奄奄一息,不得解脫。
斯時適有一居民路過,隨即將香火囑託該民掛於竹籬之後,未幾與世長辭。
不料,是夜掛於竹籬之香火忽然發出毫光燦爛之星光,
遙望之宛如一對明燈照耀著全城,居民發現此一奇蹟,
紛紛奔告「莊主王必進」,即遍傳全城。
「莊主」遂率眾前往探望並將該商人厚葬,且將該香火奉迎回城供奉,
不久建廟奉祀聖母香火之議驟然而起。詎料,是年秋季,一陣大雨傾盆,
此間二重溪流暴漲,深山洪流夾帶大批原木而下,居民拾獲一根大流木「百日青」,
經眾議奉獻雕塑湄洲媽祖神像之用,於是廟宇於現址奠基。
初建之廟宇簡陋草茅竹舍,乾隆十三年(1748)由地方出身欽賜主簿黃兆茂、
太學生陳開基及地方士紳等籌資改建廟殿,並在廟前建置一座天燈,
從此各地善男信女前來參拜者絡繹不絕。
昭和四年(1929)因廟堂年久失修,由地方人士再度募資重修,
並增建大雄寶殿、文武聖殿(現更名為大成殿),分別奉祀儒、道、釋,
倡導人心向善,同時將「天后宮」更名為現今之「雙慈宮」。
民國五十五年(1966)增建鐘、鼓二樓,民國五十七年(1968)為供奉「玉皇至尊」,
決定新建「凌霄寶殿」,並將「大雄殿」移建東側現址歷時六載,
「凌霄寶殿」亦於六十四年(1975)元月順利完。
屏東縣媽祖廟(二)暫時先介紹到此,如有疏漏或錯誤的地方,
煩請諸位大德留言告知,我會趕緊補上或更正,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