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縣
員林百果山廣天宮
員林百果山廣天宮
地址: 彰化縣員林鎮出水里出水巷13之1號
電話: 04-8312335
廣天宮位於百果山風景區後方原是一座由陳劍青先生捐地建造的帝爺廟,
後來,翁成老先生和信徒再集力重建,使其更為宏偉壯麗有規模。
殿前有兩座由翁金雄伯仲等捐贈的雄獅威猛雄壯 、氣勢不凡。
正殿供奉三恩主關帝聖君、司命真君、孚祐帝君和三教主太上老君、
釋迦佛祖、至聖先師 。
右側慈航寶殿敬祀南無觀音菩薩。 左側聚聖寶殿敬奉地藏王菩薩。
另在廟方右邊建有可供心靈平靜的禪休房。
登臨此廣天宮可俯瞰員林鎮街上,視野遼闊。每天除了當地的信徒以外,
慕名而來的信眾絡繹不絕,終年香火鼎盛。廣天宮得天獨厚,
有青山環繞、鳥語花香,加上附近有大面積的楊桃觀光果園,
前來觀光或膜拜的民眾莫不滿載而歸。
民國65年,前行政院長蔣經國先生也曾率謝東閔、周書楷、
張豐緒等官員蒞臨廣天宮。宮前有廣闊的平台,停車方便,
是民眾享受夏日清涼山風、夕陽餘暉及俯瞰員林鎮夜景的好地方。
■ 民國四十八年
乙亥年玄天上帝請旨於出水里集會所為廣善堂,亦為廣天宮前身。
■ 民國五十三年
玄天上帝降駕,瞄準地理,神劍插地,側四象定乾坤,違建宮正殿地基所在
■ 民國五十七年十月
戊申年十月正殿完竣,擇吉於民國五十七年孟冬舉行入火安座大典。
慈航寶殿
■ 民國六十年 興建主委翁成先生,完成慈航、聚聖兩寶殿興建工程
員林衡文宮
員林衡文宮
地址:彰化縣員林鎮民生里萬年路一段379號
電話:04 832 6948
員林衡文宮,地方稱為大身帝爺公廟,是位於臺灣彰化縣員林市民生里的北帝廟,
廟上有一尊巨型的玄天上帝神像,還被視為帶動臺灣夜跑風潮的起源地。
民國五十五年仲秋間,北極玄天上帝雲遊四海,
蒞臨員林鎮發現本宮之前身「玄天堂」有一股祥氣直沖雲霄,
認為適於設堂代天宣化勸渡眾生,乃指示信眾受命籌備設堂事宜,
經他們各方奔走策劃後,商得江金來先生同意將其所有屋舍撥出二間供作設堂之用,
遂於同年九月初五成立「玄天堂」,由江金來先生榮任堂主.高正此先生榮任主持。
民國六十二年起堪擇現址建宮。民國六十五年底完成大神像及地下室工程。
民國七十七年完成後殿一至四樓建造工程。民國七十七年擇於歲次戊辰年仲秋,
舉行入火安座慶典,達成聖帝施方濟世普渡眾生之願望。
民國七十九年舉行啓建慶成祈安福醮慶典。
興建辦公廳工程,於民國八十三年農曆三月初二日竣工啓用。
民國八十六年牌樓工程完竣。
民國八十年廟門壁堵整修工程正月竣工,
自斯衡文宮興建工程金部完成奠定了今日衡文宮宏偉廟堂之根基。
衡文宮玄天上帝神像係東南亞最高神像(全國最大尊玄天上帝神像),
神像高度七十二尺,象徵七十二福地,也可作七十二地煞象徵,神像手持那把寶劍,
劍名:北方黑駞袞角斷魔雄劍(俗稱七星寶劍);
劍長:二十八尺象徵廿八星宿;劍寬:二尺四寸象徵廿四節氣;
劍重:三十六斤象徵三十六洞天也可作三十六天罡象徵。
(「全國最大尊玄天上帝神像勒飾整修紀念誌文」碑文,甲申年六月吉日。1976年刻)
大神像的建造據建築師說:時常夢見玄天上帝顯像讓他模擬起造才能完成。
高正此先生民國八十五年信徒定期大會,議決增建牌坊及廟門壁堵,發包興建期間主委 (陳安然)、
宮主劉中正為達成其使命感及此工程之盡善盡美的心願,日夜不眠不休的用心規劃及督促,
並將原二、三樓改設神廳,此工程於民國八十七年一月竣工,自斯衡文宮興建工程金部完成,
奠定了今日衡文宮宏偉廟堂之根基。
宮址:彰化縣員林鎮民生里萬年巷51-5號玄天上帝,全稱北方真武玄天上帝,也稱北極玄天上帝。
常被簡稱為北帝、真武大帝或玄天上帝。其又有玄武大帝、北極大帝、北極佑聖真君、
開天大帝、真武神、元武神等稱;俗稱上帝公、上帝爺或帝爺公.
在地人都稱為(員林大仙帝爺) 現任主任委員(陳明仁)與彰化縣政府.員林鎮公所舉辦
國曆101年12月25日~30日舉行 五朝王船 (全鎮建醮文化大祭典)
衡文宮前身為玄天堂,正殿與玄天上帝巨像於1976年落成,地方人因此巨像而稱廟為「大仙帝爺公廟」。
巨型神像高度七十二尺,象徵七十二福地,或作七十二地煞。
神像所持劍的劍——北方黑馳袞角斷魔雄劍,長二十八尺、寬二尺四寸、重三十六斤,
分別代表二十八星宿、二十四節慶、三十六洞天及三十六天罡。
內部從頭到底座共分五層以供奉不同神明,如斗姥星君和六十星君太歲。
內部壁畫為藝師潘信田依武當山玄天上帝修行得道史冊所繪,有一套完整的玄天上帝修成圖,
有二十幀:真武帝王、真武出世、辭母進山、烏鴉引路、十八盤道、大小袍山、劈山劍河、
滴洫成池、姥姆磨針、梅枝寄榔、龜蛇二將、梅鹿獻芝、彌猴獻桃、黑虎巡山、試心投崖、
五龍捧送、瓊台受冊、劍削絕頂、武當金殿、北極玄武。
員林迪士尼托兒所董事長陳明仁接任衡文宮主任委員後,即為神像重新彩漆、裝置霓虹燈飾。
2003年1月29日晚試燈時,不少人前往攝影取景,甚至從百果山遠觀,成為員林市區亮眼的地標。
四樓溫熱處原先內部三、四樓可穿鞋進入,在改為脫鞋入內後,
有信徒發現在四樓神龕前一塊約50公分長寬的地板上,能以赤腳底感受到一股暖流。
該現象至冬天寒流時更明顯,不過人們只用腳感覺,手卻感受不到。
陳明仁將該溫熱區用紅線圍成圓圈,表示人們以一隻腳在圈內、一隻腳在圈外,就能體驗不同溫度的感覺。
2016年11月23日,民眾與媒體記者紛紛前往嘗試,還有人於三樓幾乎同處地板也感受到暖流。
陳明仁則回應三樓地板熱度不若四樓高,只是微熱而已。
陳明文說地板下燈管的熱能,也很難透過20公分厚的水泥地板,且燈管上面還有燈架,
再加上只有腳暖、手沒有感覺,只能用神蹟解釋,若相關建築或物理學專家學者有興趣,
也歡迎前往觀察、研究。他還認為成仙的玄天上帝和人一樣也有體溫,特別在心臟位置,
若虔誠者站在四樓地板上,定有溫熱感覺。
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台灣語文學系副教授林茂賢說,民俗上一般顯現神蹟通常以立筊、
發爐方式,未曾聽聞以地板發暖之方式呈現。
農曆三月初三玄天上帝聖誕日,廟方會頒發獎學金,
2004年起擴及員林、大村、永靖、埔心、社頭五鄉鎮高中職以下各級學校,
同天還會發出急難救助金。
廟方還為聖誕舉辦三天的宴會。到了農曆九月初九升天得道日,廟方會舉行法會。
廟方也會舉行燒王船的儀式,向十二瘟王祈求掃除當地瘟疫。
因數次進香活動後,在內殿神桌的三合敬茶杯主杯內會聚滿上百隻螞蟻,
將螞蟻拿掉之後第二天又重現,被彰化地方法院庭長洪志賢認定是神明喝過。
以布袋戲角色大俠百草翁風靡一時的光興閣掌中劇,其創辦人鄭武雄會在中秋節於此廟演出野台戲。
後來2018年3月10日其子鄭成龍效仿父親,為感謝神明保佑身體,在此免費演出酬神戲。
當地的警員、消防員也會來此廟祈求。
該廟被視為曾帶動臺灣夜跑風潮的起源地。廟所在的萬年巷,於2011年拓寬成萬年路。
2013年5月25日,員林人唐文甫、張力尹、柳貽琮等人在LINE上邀約晚上吃燒烤時,
有人提議乾脆來夜跑。唐文甫等人在臉書成立名叫「員林人夜跑俱樂部」的社群,
於同月27日首次夜跑吸引六十位網友參加,之後固定每周一、五晚上九點在此廟廣場集合,
社群成員曾超過一萬人,最盛時有一千多人慢跑,
接著彰化市、鹿港、田中、永靖、溪州等鄉鎮市陸續於臉書成立夜跑俱樂部社群,
開啟臺灣夜跑浪潮。後來有人投訴在員林衡文宮前萬年路夜跑,妨害行車且製造噪音,
當地群眾只好移師員林市地重劃區道路舉行。
之後因重劃地於同年9月7日通車,縣府邀請夜跑團體在該年6日參加,
但將不再核准三十公尺外環道夜跑。該團體在當晚辦完最後一次夜跑後解散。
埔鹽鄉順澤宮
埔鹽鄉順澤宮
地址: 彰化縣埔鹽鄉中正路55號516
電話: 04 865 8890
本埔鹽庄順澤宮玄天上帝係於清雍正年間,由潁川陳氏先民從湖北省武當山恭請渡海來台,
早先居民輪流舉行爐主制度奉祀,約百於年前於民宅改建成廟堂奉祀並由主神玄天上帝取廟名「順澤宮」。
陳姓宗族子孫繁衍後部分遷居溪湖鎮尾厝庄,分請「二上帝」創建玄天宮;
又部分遷居秀水惠來厝則分請「三上帝」創建三聖宮,三座兄弟廟往來密切,
經常辦理「宮廟聯誼會香聚會活動」,各廟管理委員會人員定期齊聚一堂,
推展傳頌三尊玄天上帝護佑群黎的歷史過程,實在難得。
順澤宮最為特殊的文物就是廟中有一尊相當稀有的泥塑玄天上帝神像。
民國三十七年順澤宮遭受回祿之災移為平地,重建時便重塑一尊玄天上帝泥塑神像,
迄今已有五十餘年歷史,仍然保存相當完整,實可列為歷史文物。
目前廟貌為民國85年(西元1996年)動土興建民國87年(西元1998年)重建落成入火安座。
埔鹽順澤宮,台灣彰化縣埔鹽鄉廟宇,主祀玄天上帝,俗稱「帝爺公」(上帝公),
埔鹽村居民的信仰中心。
2019年9月8日,
挪威鐵人三項選手古斯塔夫·伊登因頭戴印有「埔鹽順澤宮」的帽子參加世界半程鐵人三項錦標賽,
賽事尾聲伊登抵達終點,振臂高呼的戴帽形象透過媒體大舉傳播,埔鹽順澤宮於是在台灣聲名大噪。
埔鹽順澤宮最初的名稱不詳,相傳開基於臺灣清治時期的雍正年間,
埔鹽莊有居民陳氏者親赴湖北武當山,恭請玄天上帝金身渡海來台。
奉迎來埔鹽莊後,居民採行「爐主制度」,意即將玄天上帝金身安奉信眾住家中輪流奉侍,
約莫於百年之前將民宅改建成宮廟,正式定名為「順澤宮」,此乃建廟之淵源。
陳姓宗族幾經數載寒暑、子孫繁衍,陸續有遷居至溪湖鎮、秀水鄉等地;
分別奉請「二上帝」於溪湖尾厝莊興建「玄天宮」、
「三上帝」則被分請至秀水惠來厝,創建「三聖宮」。
埔鹽順澤宮、溪湖玄天宮與惠來三聖宮互為兄弟廟,
三廟廟宇管理委員皆有定期聯誼聚會,長期以來往來十分密切。
埔鹽順澤宮歷史悠久,歷經多次重建,現今之廟貌動工於民國85年(1996年),
民國87年(1998年)竣工,同年入火安座。民國87年(1998年)落成的順澤宮,
從廟階、地磚、牆壁、走廊、廟柱等,皆採用石材堆砌築成。
此外,三川殿的廟門則使用實木樟木一體雕製,斗栱木作悉由榫接工法,廟內壁畫、雕刻、
剪黏、彩繪等無不考究經典,施作更十分精緻。總體而言,埔鹽順澤宮係以「石材」為基底、
「木作」為雕飾的廟宇,可謂氣勢恢弘、匠心獨具。
現今順澤宮不僅單單是埔鹽村的信仰中心,亦是當地社區營造的重要據點。
埔鹽順澤宮奉有一尊玄天上帝泥塑神像,歷史可追溯於民國37年(1948年),
當時順澤宮廟身焚毀於祝融肆虐(據傳為「水神燒廟」,乃是因當時旱災嚴重,
玄天上帝假扮水神借雨,惹令水神不快,所以報復燒廟),現場夷為一片平地,
重起廟宇時便再塑此一泥塑神像,保留迄今,已有超過半世紀的歷史。
2019年9月8日,法國尼斯舉辦的世界半程鐵人三項錦標賽,
來自挪威的選手古斯塔夫·艾登以3小時52分35秒的成績,
在這場集結世界各地共3690名三鐵好手的競賽中,脫穎而出、一舉奪下冠軍。
而伊登在賽事終點壓線、振臂高呼之際,頭戴以中文字書寫的「埔鹽順澤宮」帽子意外吸引眾人目光,
引發熱烈討論。台灣FOX體育台記者侯以理賽後遂向伊登聯絡,
伊登回應該頂帽子是在日本東京參加測試賽時偶然於街頭拾獲,當時僅覺得帽子很酷,
「也許有種神秘的力量」,所以戴上它參賽,隱約知道來自台灣而已,但並不清楚帽面上中文字的意思。
伊登的訪問讓位於彰化縣埔鹽鄉的順澤宮一夕爆紅,埔鹽鄉長許文萍便公開邀請伊登選手一同參訪順澤宮,
而彰化縣長王惠美則大力邀請伊登來台灣參加彰化縣2019年10月份至12月份的馬拉松嘉年華活動。
此外,當伊登戴宮廟帽奪冠畫面傳出之後,乃有人謂之為「冠軍帽」,
台灣開始有許多民眾向順澤宮索取「廟帽」,一時之間供不應求,廟方只得加緊趕製,
現場開放民眾登記索取。
2020年9月20日,伊登再度戴著此帽參加位於德國拉廷根的鐵人三項錦標賽,
並以綜合1:37:49的成績奪得分組冠軍。
彰化市關帝廟
彰邑關帝廟
地址: 彰化縣彰化市民族路467號
電話: 04 724 1394
彰化關帝廟,台灣彰化縣的三級古蹟,
由彰化知縣秦士望於1735年(雍正十三年)所立,是台灣一座供奉關聖帝君的廟宇。
清雍正元年 (1723)彰化設縣,拓墾的漢人與平埔族群時有爭執,
知縣秦士望希望藉宗教信仰力量與關聖帝君的威名,約束當地漢人與熟番,
於雍正13年(1735),捐俸創建關帝廟。
彰化關帝廟始建於清雍正十三年(西元1735年),是由彰化知縣秦士望所捐俸倡建,
在清乾隆二十六年時(西元1761年)修建並立碑紀念,
而現今的關帝廟則是在清嘉慶五年(西元1800年)遷建於現址。
關帝廟是一座三進二院的廟宇,外觀樸實莊嚴具有簡樸風格,多以髹漆為主,並無色彩華麗的彩繪,
正殿主祀關聖帝君,後殿則是主祀文昌帝君,廟宇中還保存有多塊清代時期的石碑與匾額。
彰化關帝廟風格承襲清代官方武廟的建築形式,展現出結合規制樸實,雕飾簡明而不華麗。
而建築特色在於前殿開三門,門扇釘滿門釘,每樘計108個,外檐裝修落在前金柱邊,
前後金柱間的大木結構,為前後不對稱的四架組成,大木為泉州式,以碩大脊檁最為突出。
正殿點金柱有鰲魚雀替正殿棟架的做法顯露出粵匠風格,為昔日彰化城內廟宇建築少見案例。
關帝廟為官建,格局為三殿兩廊式,為座西北朝東南。而如此的方位,帶臺灣各大關帝廟中,實屬於特例。
廟存全臺唯一的「青龍偃月大刀」,則為民國92年(2003年)山西解州關帝祖廟贈送,
作為2廟交流之紀念,也為一大特點。
清領彰化未設縣治之前,原屬諸羅(今嘉義)管轄範圍。
彰化縣於雍正元年 (公元1723年)正式設縣,雍正12年 (公元1734年),
時任彰化縣知縣的秦士望(生卒年不詳)認為沒有城池不足以保衛縣邑的安全,
便在縣治周圍種了刺竹,並建有東西南北四城門,關帝廟草創年代難以考據,
由《彰化縣志》僅得知原建於舊彰化縣治南門內,雍正13年(公元1735年),
當時彰化正處開墾初期,拓墾的漢人與平埔族群時有爭執,
知縣秦士望希望藉由宗教信仰力量與關聖帝君的威名,約束當地漢人與熟番,捐俸創建關帝廟廟宇,
使當地發展興旺、族群融合,此時已備有前、後殿,並聘請覺欽和尚為廟中住持,以奉祀香燈。
該事載於「創建關帝廟碑記」。
乾隆24年(公元1759年),知縣張世珍(生卒年不詳)有感關帝廟年久失修,募集民間資金重修,
負責此次工程者包括:候選分州楊志申,監生吳南光、李安善、翁家驥、郭朝榮、
陳剛中(生卒年皆不詳)以及典史張峻業(生卒年不詳)等,
共費時2年於清乾隆26年(公元1761年)完成重修工程並立碑紀念。
乾隆51年至53年(公元1786年至1788年),彰化地區林爽文(1756-1788)率眾抗清,
致使縣內衙署、廟宇多遭嚴重損毀,關帝廟於此事件毀壞嚴重,
至清嘉慶元年(公元1796年)知縣胡應魁(?-1808),有感於反清事件發生後,毀損廟宇多未修建,
又因關帝廟位處南門,毀壞更加嚴重,遂與地方仕紳鄭士模(生卒年不詳)、
吳東升(生卒年不詳)等人倡議將關帝廟遷建於今日現址,嘉慶4年(公元1799年)遷建動工,歷經1年半,
嘉慶5年(公元1800年)秋天竣工。爾後於道光9年(公元1829年)知縣李廷璧(生卒年不詳),
以及日治時期明治43年(公元1910年)、昭和5年(公元1930年)及光復後數次整修,
成了今日現存彰化關帝廟廟貌。
關帝廟雖經破壞與多次整修,慶幸發展過程的諸多文物仍保留下來,才能藉由這些文物瞭解珍貴的歷史軌跡,
因而內政部於民國74年(公元1985年),將關帝廟定為3級古蹟,加以修復維修,確保維持原貌,供世人參訪。
彰化關帝廟正殿主祀關聖帝君,配祀關太子、周將軍及赤兔馬,後墊供奉文昌帝君、魁星爺,
另配祀五路財神,正殿中所供奉的神祀,皆屬巨型雕像別具特色。
在建築風格上,因關帝廟屬於官建,有別於一般民間信仰中雕樑畫棟的廟宇,
整體建築風格樸實而不華麗,門扇上不畫上門神,改以108個門釘替代,
其木造結構風格簡樸爽朗,為泉州式表現力學之美的工法,從這些建築細節處處可見官廟建築的風格。
關帝廟建廟迄今,經歷不同政體統治,也因民反事件受到波及毀損,但其發展歷史時程,
與彰化設縣治、漢人開拓的整體過程為同一時代背景,藉由瞭解關帝廟的發展源流,
可發掘出彰化縣自清朝以來的開發過程,今廟內保存清雍正13年(公元1735年)「創建關帝廟碑記」、
乾隆26年(公元1761年)「重修關帝廟碑記」,此2座石碑記錄了重要沿革內容,說明了關帝廟的歷史價值。
正殿上「威鎮海邦」匾,為嘉慶3年(公元1798年)由彰化知縣胡應魁(?-1808)所獻,
另存有道光年間「乾坤正氣」、「福佑熙朝」、「忠義參天」、「浩氣凌霄」、同治年間「護國佑民」等古匾。
另外,廟中所存全臺唯一的「青龍偃月大刀」,則為民國92年(公元2003年)山西解州關帝祖廟贈送,
作為2廟交流之紀念,也為一大特點。關帝廟虎邊外牆上,嵌有「善養所碑紀」、
「嚴禁抬棄病患暨強橫投棲善養所碑紀」一大一小2碑文,前者刻於咸豐2年(公元1852年),
主要敘述當地仕紳體恤往來孤苦無依的病客,於關帝廟旁所建立善養所的緣由、後者刻於道光24年(公元1844年),
主旨為當時知縣魏一德(生卒年不詳),嚴禁捨棄病人或強橫將病人送至善養而不積極醫治的惡習,
善養所為清領時期,彰化地區四大慈善機構之一,今善養所已不存在,關帝廟整修時,
有感先人所做功德並流傳世人,而嵌於外牆上,讓民眾能瞭解這一段歷史過程,
彰化關帝廟有別許多地區的民間信仰,在時代的洪荒下,其保有舊有的文化,也能依現今民情做出變化,
無論如何,唯一不變的是歷史的地位與為地方帶來宗教信仰的力量。
創建於清雍正十三年(西元1735年〉、由彰化市公所管理的縣定古蹟關帝廟,
去年2月8日將進行重修工程之際,因鄰宅施工不慎使得後殿-文昌殿慘遭火噬,付之一炬;
不幸中的大幸是,文昌殿內的文昌帝君神像與配祀的天聾與地啞共3尊泥製神像,雖遭火吻,
經專家評估都能完成修復,也昭示關帝廟將「浴火重生」!
身兼寺廟管理人的市長邱建富為避免重修工程延宕,火警發生後追加的工程經費決定自籌,
讓關帝廟早日再現香火。
令人欣喜的是,在關聖帝君等諸神「神助」之下,工程進度大幅超前,加上信眾踴躍捐款,
讓去年8月上旬日正式動工的重修工程,能夠在短時間內,目前已接近完工。
彰化市元清觀
彰化元清觀
地址: 彰化縣彰化市民生路207號
電話: 04 725 4093
落成: 1763 年
建成年代: 大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
其他名稱: 天公壇
元清觀,是台灣彰化市的國定古蹟,當地居民稱作天公壇,
建於1763年(乾隆二十八年),是一座供奉玉皇大帝的廟宇。
該寺廟於2006年4月9日失火,之後在2010年12月初重修完成,
並於2011年1月5日舉行一連五天的重修入火安座保安福醮大典。
臺灣民間說法,「臺灣天公三間半」,意思是臺灣主奉天公的名廟,
分別是南臺灣的臺南天壇、中臺灣的沙鹿玉皇殿、北臺灣的新竹天公壇,
以及「半間」彰化元清觀(因道路拓寬,殿宇內縮)。
元清觀為清代台灣少數以「觀」為名的寺廟,彰化市民稱為「天公壇」。
早年元清觀為神明會的組織型態,至清乾隆28年(1763)始創建廟宇,
後由泉籍人士林文濬、貢生鄭士模、業戶黃添註、阮昌、張國良等修建。
清道光28年(1848)11月初八彰化大地震,元清觀五門殿(前殿)及戲台崩塌受損,
士紳原議遷建縣城南方,後因戴潮春事件而暫緩。
清同治5年(1866)由舉人蔡德芳、士紳陳元吉等倡議重修,監生楊祥光負責重修工程,
歷經數年的重修仍未竣工,日後由張昭彩、職員莊瓊輝再進行重修工程,至清光緒13年(1887)完成。
同治、光緒年間的重修,元清觀的前殿、戲台規模宏偉壯觀,正殿增高基礎,並加以髹漆,廟宇煥然一新。
重修後由泉州七邑人士(晉江、南安、惠安、同安、安溪、德化、永春)舉行三朝慶成醮,完成開光謝土儀式,
此次的重修奠定今日元清觀的建築規模。
三川殿楣樑上懸掛「溫陵福地」匾,即訴說著元清觀為泉州人的信仰中心。
日治時期實施市區改正,拓寬天公壇巷(今陳稜路),正殿及後殿右側遭部份拆除。
中華民國接管臺灣後,元清觀遭居民佔用,至1982年住戶遷出後,由市公所進行修護,
1985年8月19日指定為第二級古蹟。
1999年九二一地震,元清觀三川殿牆面受損,2002年進行修復,保存元清觀的風貌。
2006年4月9日元清觀遭回祿之災,正殿與廂廊燒毀,之後進行古蹟的修復,
於2010年12月初重修完成,並於2011年1月5日舉行重修入火安座保安福醮大典。
元清觀的建築是清同治、光緒年間重修時的風貌,為三進二院的建築格局,分別為三川殿、正殿及後殿。
三川殿面寬五開間,因開有五個門,故又稱五門殿。
五門殿屋頂為「歇山牌樓升簷式」的造型,正門三開間處屋頂升高,兩旁屋簷較低,主次分明。
三川殿前簷下方有一排吊筒,雕刻有各式各樣的蓮花造型,吊筒的正面並裝飾有飛天、
鳳凰與獅子等木雕,造型優雅樸實。
三川殿壽樑上的看架斗栱,栱身雕刻有「象頭栱」造型,取其「太平有象」之意,
栱身的上方並雕有洋人憨番的人物雕刻,豐富了元清觀的裝飾題材。
正門前有一對青斗石獅,龍邊公獅,腳踩繡球,球上並雕有古代錢幣的圖紋,虎邊母獅,懷抱小獅,
這對石獅的造型,身體的姿態獨特,背部螺紋式的鬃毛刻劃入微,充份表現出匠師的功力,
此對石獅是台灣廟宇石獅造型的經典之作。
正門兩旁「螭虎團爐」木雕,螭虎與古代青銅器上的獸紋相似,為勇猛之獸,具有避邪之意。
元清觀的木屏,以螭虎造型構成香爐的圖案,香爐中央雕有磬牌,其上書有「囍」字,有「祈求平安」之意。
正門的門簪為龍首造型,由於龍首無角,故又稱「螭首」。
次間的門簪為獅子的造型,獅子又分開口與閉口獅,分別象徵公獅與母獅。
稍間的門簪為蟾蜍造型,古代文人喻月宮為「蟾宮」,裝飾蟾蜍的造型,有「科舉高中、金榜題名」的涵意。
三川殿兩旁交趾陶為清光緒3年(1877)重修時的作品,龍邊裝飾鳳凰,虎邊為麒麟。
民國88年九二一地震時,部份交趾陶受損,由嘉義林光沂進行修護。
下方裙堵是以磚雕構成「大獅小獅戲彩球」的圖騰,大獅小獅引申為「太師與少師」,
為周代官制,是功名的象徵。
三川殿的門神彩繪,正門門神為趙天君與王天君的造型,有別於一般王爺廟的門神,
龍邊為王天君持執鋼,趙天君手持鞭,守護元清觀廟門,三川殿彩繪及門神為和美彩繪匠師陳穎派的作品。
拜殿前有一塊青石石雕,稱為「御路」,上方刻有雲龍,為神聖空間的象徵。
拜殿前的龍柱是清光緒3年(1877)重修時的作品,為清末龍柱造型的佳作。
龍柱採單龍盤柱,龍柱上方並有八仙人物裝飾其上,柱頭有李白醉寫番表等人物雕刻。
正殿屋頂為重簷歇山式建築,為了承受屋頂山牆的重量,在正殿次間增設一列柱子,
元清觀的「增柱法」為台灣傳統建築的先例。
正殿採三通五瓜棟架,由於正殿挑高,通樑下方另置疊斗,以增加其結構力學。
正殿內四點金柱有清乾隆59年(1794)及清光緒8年(1882)重修時的抱柱聯。
元清觀目前保存有乾隆27年(1762)「穹窿主宰」匾、「慈航慧照」匾、「海國同天」匾等,
三川殿內兩旁有明治31年(1898)吳德功所撰「溫陵元清觀碑記」碑文,為元清觀重要的文物。
元清觀主祀玉皇大帝,配祀王母娘娘及太上老君,兩旁從祀張天師與玄天上帝,
後殿供奉觀世音菩薩,兩旁配祀十八羅漢。
鹿港乾清宮
鹿港崙仔頂乾清宮玄天上帝
地址: 505彰化縣鹿港鎮復興路412號
清康熙初期,先民自福建恭請三尊玄天上帝渡海來台,
稱為大、二、三帝,分駐駕於福興、鹿港,及舊港等地。
本宮正是奉祀二帝,於民國82年,
經眾善信募捐而重建新廟,並舉行盛大之入宮安座及遶境,
場面難逢,更成為埔崙里一帶之信仰中心。
資料努力更新中......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