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新竹竹蓮寺

 

2016.7.12竹蓮寺.JPG

 

新竹竹蓮寺

地址: 新竹市東區竹蓮街100號

電話: 03 524 4299

 

2016.7.12竹蓮寺1.JPG

 

新竹竹蓮寺,俗稱新竹觀音亭、新竹觀音廟、新竹觀音媽廟,

位於臺灣新竹市竹蓮街與南大路交叉路口。主奉觀世音菩薩,

香火鼎盛。本廟與都城隍廟、外天后宮並稱新竹三大廟。

 

2016.7.12竹蓮寺1-1.JPG

 

竹塹城植竹圍之初,約康熙年間,農民發現一座觀音大士像,

即在南門外建小庵奉祀,以保平安,善信禱求,無不靈驗。

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檀越大墾戶王世傑獻地,

在今址以磚建廟,始稱竹蓮寺,為一閩南風格之建築。

廟中木刻部分,為黑金町名匠蔡心匏的傑作。

竹蓮寺的觀音菩薩像有三尊,大媽金身為泥塑、

二媽、三媽金身則為木雕。

大媽為現址蓋廟時泥塑之鎮殿媽。

二媽是由南海普陀山法雨寺分香,

恭請二媽及高僧至現址點地理蓋廟,據說最為靈驗。

三媽最古,已有300多年歷史,

是康熙年間農民原先所蓋之觀音亭而來至竹蓮寺,

緣起為三媽多人膜拜而決定遷至竹蓮寺現址,聞名臺灣。

竹蓮寺的天上聖母像有三尊,分靈自福建湄洲祖廟,

每年於農曆八月十六擲筊擇定南下恭請全臺媽祖名廟之媽祖神尊,

如朴子配天宮、白沙屯拱天宮、大甲鎮瀾宮、北港朝天宮、

新港奉天宮、鹿港天后宮。

竹蓮寺曾於2004年(民國九十三年)整修,

經歷八年的古蹟修復工程,於2011年(民國一百年)陽月竣工,

並舉行「新竹市竹蓮寺慶祝重修落成安座典禮暨建廟二百參拾週年紀念」。

 

2016.7.12竹蓮寺2.JPG

 

新竹竹蓮寺俗稱「新竹觀音亭」,

信眾前往祈福求平安無不靈驗。

清乾隆46年(公元1781年)由信眾捐地,

在現址以磚建廟始稱竹蓮寺。

道光5年(公元1825年)曾修建,

之後並由善士林祥雲(生卒年不詳)續修。

同治5年至12年(公元1866-1873年)再擴大重修。

光緒13年(公元1888年)當時新竹大旱農作歉收,

當地官民祈雨靈驗,光緒皇帝御賜「大海慈雲」匾高懸正殿。

日治時期昭和12年(公元1937年)日本政府在臺實施皇民化運動,

日本人毀廟毀神像,新竹市僅存城隍廟、長和宮和竹蓮寺。

民國47年(公元1958年)再集資增建五門,

並置鐘鼓樓和六角形金亭,廟宇壯觀金碧輝煌。

 

2016.7.12竹蓮寺3.JPG

 

位於竹蓮寺正殿上方的「大海慈雲」匾額,

源自清光緒13年(公元1888年)新竹大旱,

知縣方祖蔭(生卒年不詳)祈雨於城隍爺、龍神及觀世音菩薩,

相傳當年觀音媽應允降雨後,神像首度踏出竹蓮寺遶境,

隊伍尚未抵達南寮漁港即風雨交加、普降甘霖,

特請臺灣巡撫劉銘傳(公元1836年-1896年)奏請御書頒賜匾額。

「大海慈雲」匾額正記錄當年新竹大旱歷史,

樣式為金底黑字雙龍搶珠,兩側有一對金龍護匾,

正面中間則有「光緒御筆之寶」的御印。

 

2016.7.12竹蓮寺4.JPG

2016.7.12竹蓮寺5.JPG

 

竹蓮寺的觀音菩薩像有三尊,大媽金身為泥塑、

二媽、三媽金身則為木雕。人稱大媽、二媽及三媽。,

位居最後方的大媽,是竹蓮寺建廟之初奉祀的神像,

二媽迎自南海普陀山法雨寺,

也是清光緒13年(公元1888年)新竹大旱祈雨時,出巡遶境的神像,

最前面尺寸較小者為年代最為久遠的三媽,已3百多年歷史

 

2016.7.12竹蓮寺6.JPG

  

正殿左右護龍十八羅漢神像,相傳距今已有170多年歷史,

作者雖不可考,但雕塑形象十分古樸,還曾一度遭竊。

但正殿觀音媽指示十八羅漢相約出遊,3年內必能找回,

果然3年後被海關人員查獲請回竹蓮寺。

 

2016.7.12竹蓮寺7.JPG

2016.7.12竹蓮寺8.JPG

 

新竹市金山寺

 

新竹市金山寺.JPG

 

新竹市金山寺

所在地點: 國立科學工業園區實驗高級中學

地址: 300新竹市東區金山寺路201號

舊稱:香蓮庵、靈泉寺、長清禪寺

其他名稱: 新竹市金山寺、開臺金山寺(匾額)

電話: 03 578 0566

 

新竹市金山寺2.JPG

 

新竹金山寺,俗稱客家人寺,位於臺灣新竹市東區科園里,

在新竹科學工業園區一期住宅區東側與園區三期交界,

寺之東側緊鄰國立科學工業園區實驗高級中學。

金山寺是一間供奉觀音菩薩的寺廟,現為單進三開間建築。

該寺為國家三級古蹟。

 

新竹市金山寺3.JPG

 

新竹金山寺或稱金山禪寺、長清禪寺,舊名香蓮庵,

位於新竹市東南角金山面的冷水坑畔。

本寺因有冷水坑的清泉環繞,故又名靈泉寺,

寺址在新竹市東區仙水里金山一一五號,

新竹科學工業園區之內。

金山寺屬於佛教所衍生出的龍華齋教系統,

主祀觀音佛祖,附祀釋迦佛、阿彌陀佛、

註生娘娘等神明,

於民國七十四年八月十九日經內政部公告為臺閩地區第三級古蹟。

清朝乾隆年間粵籍人士林特魁開墾金山面一帶,

於乾隆五十年(1785年)崇祀觀音以保平安,

但是後人卻因為嘉慶年間的郭浡、陳煩、

蘇正月等三姓墾戶開拓金山面較為成功,

而將金山寺的緣起張冠李戴到他們的身上。

咸豐三年(1853年)墾戶郭家獻充地基,

因此創建茅舍佛庵,稱為香蓮庵,

咸豐八年(1858年)正式建寺。同治三年(1864年)改建,

因為冷水坑清泉沁人心脾,改稱為靈泉寺,

成為竹塹一帶騷人墨客品茗禮佛的勝地。

光緒十五年(1889年)士紳林汝梅捐款重修,

寺容煥然一新,命名長清禪寺,旋改稱金山寺。

重修後的金山寺規模龐大,約有地基150坪,

廟宇建物100坪,房間九十九間,寺外竹林環繞,

寺前有百年古榕一棵,樹下放置十幾個巨石供遊人休憩。

寺右是鄭氏的「冷泉別墅」,別墅右方則是放生池舊址。

金山寺因負天然幽雅之趣,成為新竹地區名勝,

並於光緒二十年(1894年)採入為新竹八景之一。

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乙未之役,

金山面一帶是新竹地區抗日義軍的根據地,

義軍與日軍在此進行數次攻防戰,

金山寺也因此焚毀於兵燹之中。

但因金山寺向來是金山面一帶的信仰中心,

故次年即有當地人士楊標鳩資重建,

然而規模已不能與鼎盛時期相比了。

臺灣光復之後,

住持莊添居(楊標後人)又做了一些修復和添建的工作,

成為金山寺今日所見的面貌。現存的金山寺坐東南朝西北,

是一座單進三開間帶左右護龍的建築,除了正殿和左廂房是原來舊物外,

其餘大致上保持楊標重建時的格局,但右護龍已經坍塌。

附近原有客家村落,新竹科學園區成立之後,將聚落遷離,僅存本寺孤立在此,

被科學園區的宿舍及實驗中學等現代建築所包圍。

大殿為三開間帶前檐拜殿的硬山翹脊建築,中門上有額題:「開臺金山寺」。

前檐柱及入口正面的格扇均為木質,左檐柱前有香蓮庵時期留下的石佛柱。

成對的石獅立於檐柱之後,是少見的作法,可能是後人遷移的結果。

正殿內不似一般廟宇做抬樑式構造,而是木樑疊磚的作法,

充分發揮了桃竹苗及高屏地區客家建築的特色,是一般廟宇少見的實例。

 

新竹市金山寺4.JPG

 

金山寺是古代金山面地區的中心。

金山面原為漢番交界的丘陵地,「根據淡新檔案記載,一直到乾隆三十七年(1772)

才有來自六張犁(今竹北六家)的客家人林特魁與竹塹城閩籍「林泉興」

郊號合組「林合成」墾號向竹塹社請墾金山面。」

 

(吳慶杰[4]:33)金山寺的前身「香蓮庵」即是由墾號「林合成」所建,

土地由墾首郭家所捐,建於咸豐三年(1854年),供奉觀音菩薩。

寺廟建寺後因該地有冷水坑之泉水圍繞,故改名為「靈泉寺」。

光緒十四年正月(1889年)墾號金廣福與林汝梅等人捐款重修後又改稱「長清禪寺」。

1895年乙未戰爭時,台灣人與日本人在金山面交戰,

「長清禪寺為附近百姓提供之糧食儲存之地,以支援義軍抗日,

卻在戰爭中遭日軍焚毀」。

1897年閩人楊標集資重建。

可能在此時因所在地為「金山面」聚落而稱金山寺,

寺中「開臺金山寺」匾額可能也是在此次重建中作的。

中華民國接管臺灣後,1955年附近設立坪埔營區,

「設立時因未興建監獄,佔用金山寺右廂房成為監禁犯法軍人的臨時監獄」

有十五、六年之久,對金山寺打擊很大。

1980年科學園區成立時曾考慮將金山寺也徵收為工業區,

經居民強烈抗議後保留。金山寺周圍原有客家聚落被拆遷,

1983年實驗中學在金山寺東側設立。

1985年金山寺經公告成為「臺閩地區第三級古蹟」。

1986年科管局委託中原建築研究所規劃修護,依1897年模樣重修。

修護於1990年4月動工,1991年6月完工。

寺中供奉的佛像是「屬佛教禪宗臨濟宗所衍生出的龍華派齋教系統」。

金山面山為竹塹城的少祖山,

自竹塹城遠望有「形開金面」(山圓屬金)之勢,

與中國大陸及台灣稱為金山或金面命名的地名山名屬同一命名法,

故與禪宗正宗鎮江金山寺有相同的地理環境,

亦與鎮江金山寺及其他禪宗叢林相同朝向西方極樂世界,

匾額開台金山寺並非單純的指地名而言。

 

新竹市金山寺5.JPG

  

金山寺1991年重建為1897年之模樣,

是一單進三合院式建築,並大量使用磚材,

其中有一部分為空心磚,用於磚柱部分。

磚柱,木樑,木桁,斗子砌牆,白灰壁內牆。

而在步口廊前面有一八角形石柱,

名稱有石佛柱、出食台柱施食臺、供食臺柱、

供食台等,用以布施孤魂野鬼。

高111.3公分,正八角柱邊長12公分。

柱上刻有蓮花花樣,並刻有「香蓮庵」、

「咸豐壹拾年」等字樣,應立於1860年。

柱上留有乙未戰爭時的彈孔

 

新竹市金山寺6.JPG

 

現存的金山寺坐東南朝西北,

是一座單進三開間帶左右護龍的建築,

除了正殿和左廂房是原來舊物外,

其餘大致上保持楊標重建時的格局,但右護龍已經坍塌。

附近原有客家村落,新竹科學園區成立之後,

將聚落遷離,僅存本寺孤立在此,

被科學園區的宿舍及實驗中學等現代建築所包圍。

 

新竹市金山寺7.JPG

新竹市金山寺8.JPG

新竹市金山寺9.JPG

新竹市金山寺10.JPG

新竹市金山寺11.JPG

新竹市金山寺12.JPG

新竹市金山寺13.JPG

新竹市金山寺14.JPG

新竹市金山寺15.JPG

新竹市金山寺16.JPG

 

 

新竹城隍廟法蓮寺

2019新竹城隍廟法蓮(觀音)寺.JPG

 

新竹城隍廟法蓮(觀音)寺

地址: 新竹市北區中山路75號 (城隍廟旁)

電話: 03 522 3666

 


 2019新竹城隍廟法蓮(觀音)寺2.JPG

 

新竹都城隍廟,人稱新竹城隍廟,

是位於臺灣新竹市北區的城隍廟,列屬市定古蹟。

本廟與觀音亭、外天后宮並稱新竹三大廟。

法蓮寺與新竹城隍廟比鄰而居,建於嘉慶8年(西元1803年),

原為城隍廟旁的一處空地,上有一口古井,

是城隍爺兵馬的出入口,法蓮寺一建,就會影響兵馬出入,

但擲茭之後,城隍爺還是指示在此建殿,

當時眾人對於神旨皆感疑惑。 

該古井的位置就在法蓮寺正殿內,現在井口早已被地板鋪面封死,

看不出蹤跡。法蓮雖與城隍廟比鄰,但呈現完全不同的風格;

正殿在1924年重建,全部採以白色磁磚貼壁,

雖然看來與傳統的寺廟有著極大差異,但磁磚為當時最高級的建材,

使用這樣的裝潢方式,顯示的是重建者對法蓮寺的重視與虔誠。

 

2019新竹城隍廟法蓮(觀音)寺4.JPG

 

傳說城隍爺兵馬進出之地是在廟下的古井內,

鄭耕亞說,西元1803年,亦即清朝嘉慶年間,

傳聞城隍爺下旨要興建佛祖殿(法蓮寺),

位於城隍廟的龍邊(左邊),當時神旨要求建廟時不得封井,

在上頭覆蓋石板即可。

因此百年來都相傳城隍廟下有口神奇古井,

經常有人夜半聽到該處傳來鬼犯遭審的哀號聲;

還有人聽到問案的聲音,從窗縫偷看卻又沒半個人。

為證明傳聞是否屬實,新竹城隍廟求助科技,

請來中華大學建築與設計學院院長張奇偉的師生團隊,

以「透地雷達」探測並定位,在未破壞建築結構下,

認為在城隍廟法蓮寺殿內的鐘樓下確有口井,與傳說位置不謀而合。

中華大學 雷達探測由於城隍廟是古蹟,不能大興土木,

廟方不久前從地板縫隙間進行小孔徑鑽探,希望能挖到井水,

但接獲城隍爺指示「不可再挖」,因此暫停探勘,

城隍爺指示當因緣具足時,古井水將自然湧現,

提供信眾做為聖水、解救眾生之用。

 

2019新竹城隍廟法蓮(觀音)寺5.JPG

2019新竹城隍廟法蓮(觀音)寺6.JPG

 

 

根據傳說,法蓮寺的觀音菩薩曾經救過都城隍爺,

話說日治時代,日本統治台灣時曾實施皇民化政策,

規定各鎮只能存有1座寺廟,其他廟宇的佛像都要集中運到附近的海灘燒掉。

在日人展開各大寺廟「抄家」行動之時,

有人將日本官員直接帶到法蓮寺,表示這是祭祀觀音的寺廟。

由於日本人信佛教熟悉觀音菩薩,

因此日本官員誤認城隍廟為法蓮寺副殿,

所以都城隍爺得以安然保存逃過這場劫難。

而在佑皇民化運動未被燒掉的神像,皆是事先跑得快,

移到香火較盛的廟宇避難,才能躲過被焚毀的命運。

不少人因此認為,都城隍爺(新竹都城隍廟建於1748年)

料到日後會有此劫難,雖然原先法蓮寺是都城隍爺調兵遣將的出入口,

仍然堅持要信眾在此建一觀音寺廟。

法蓮寺的三川殿門面與一般寺廟就沒有什麼大差異,

屋簷下盡是金碧輝煌的網目,雕刻精細的斗拱、雀替,

尤其是正面牆身轉角處還以交趾陶捏製了造型生動、色彩艷麗的墀頭裝飾,

讓法蓮寺與隔壁的城隍廟一相比,就給人多了一些柔和的印象。

 

2019新竹城隍廟法蓮(觀音)寺7.JPG

2019新竹城隍廟法蓮(觀音)寺8.JPG

 

 

法蓮寺與城隍廟皆同時於1924年大改築,

其格局為精煉緊湊的「兩殿兩廊式」,

依1918年地圖研判,改築之前法蓮寺前殿似較凹入。

現狀之法蓮寺亦呈現典型的泉州溪底派大木之風格。

前殿步口施「綱目斗栱」,雕飾不若城隍廟繁細。

「架內」用「二通二瓜」,但二通上以獅座代替瓜筒。

正殿高敞,亦採敞廳式。面寬三開間,進深四間,前後用五柱。

與城隍廟正殿之差別是不用「附點柱」。

「架內」用「三通五瓜式」,不作「附壁棟架」,桁木直接插入牆中,

內牆全面貼上日治時期盛行之二丁掛白瓷磚,使殿內頗覺明亮。

 

2019新竹城隍廟法蓮(觀音)寺9.JPG

2019新竹城隍廟法蓮(觀音)寺10.JPG

2019新竹城隍廟法蓮(觀音)寺11.JPG

2019新竹城隍廟法蓮(觀音)寺12.JPG

2019新竹城隍廟法蓮(觀音)寺13.JPG


 

新竹縣北埔鄉慈天宮

 

新竹縣北埔慈天宮.jpg

 

北埔慈天宮

地址: 新竹縣北埔鄉北埔街1號

電話: 03 580 1575

創建年代:1835 年 (清道光 15 年)-維基百科

創建年代:1846 年 (清道光 26 年)-北埔旅遊服務中心

創建年代:1874 年 (清同治 13 年)-縣內法定文化資產公佈

 

新竹縣北埔慈天宮2.JPG

 

慈天宮從初創迄今,依據文獻可徵之記錄,迭有興修,

其中以姜秀鑾之長孫姜榮華於同治13年(1874)的大改建為主,增

築兩廊與前殿,成為「兩殿兩廊兩橫屋」之格局。

並且約在此年前後,該宮也並祀天上聖母與觀音菩薩,

以後配祀諸神越來越多。

這種諸神合祀,佛道不分現象在台灣廟宇雖是常見,

但對慈天宮而言,卻因眾神合祀,淡化了閩粵墾民祖籍界限。

日人據台後,慈天宮部分曾做新竹國語傳習所北埔分校場使用,

不久又改為北埔公學校教室用,直到數年後,

姜義豐墾號另捐贈校地才遷校,才恢復廟宇功能。

光復後,續有若干修繕,其中以民國60年全面修建,成為今日的面貌。

慈天宮是北埔地區民間信仰與社群活動整合的具體表現,

每年7月14日,慶祝中元,燃放水燈,熱鬧非凡。

中元普渡又各庄輪流,以姜義豐家族擔任總爐主,

每年爐主則固定由姜義豐、何合昌等七家族輪流擔任,六年一輪。

慶祝規模之盛大,為其他地區少見。總之,北埔是金廣福墾隘之重鎮,

位於北埔市街核心的慈天宮極初創於墾隘成立之時,

因此它與金廣福首腦人物息息相關。

它不僅是北埔地區最重要的大廟,也是清代道光年之後,

新竹山區拓墾史的重要見證;更是閩粵合作,

消弭族群對峙的重要見證。

 

新竹縣北埔慈天宮3.JPG

 

台灣在十七世紀中葉開始有大量的漢人進入墾殖。

自漢人入墾後,步步向內陸丘陵及山區前進,

至清乾隆51年(1786)林爽文事件後,竹塹城東南的北埔、

峨眉與寶山三鄉仍為原住民所居。

顧名思義,北埔與南埔對應,意指進入竹塹後山的北部未墾地。

因此道光14年(1834)淡水同知李嗣業鄴為退展撫「番」事業,

乃促成時任九芎林庄總理的粵人姜秀鑾,

與竹塹城的閩人周邦正合組「金廣福」墾號,

朝向東南山區開墾,此為著名金廣福公館的由來。 
 
金廣福墾號先從三角城(今竹東三重)及寶斗仁(今寶山鄉寶斗村)方面入「大隘聯莊」。

北埔慈天宮位於北埔街尾,是當地首廟,主祀觀音菩薩。該宮創建年代說法不一,

該宮的出現與金廣福墾拓有關,應是道光15年(1835)之後。

據傳該宮所祀的觀音菩薩,原為粵籍墾首姜秀鑾自大陸奉迎而來。

當他與閩人周邦正合組金廣福開墾時,將神像攜入北埔,建一小寮奉祀。

由於開墾之初,與原住民征戰屢有傷亡,墾民隘丁都會前往禱祝,祈求平安順利。

其後「番」害漸息,姜秀鑾乃於道光20年(1840)改建為木造廟宇供奉,

同年底姜秀鑾也逝世,享壽63歲。此時的北埔與月眉兩庄田園開墾已達千餘甲,

人口有千餘戶,市街形成,北埔也在道光末年已經完成一座有城門與刺竹圍成之聚落。 

 

新竹縣北埔慈天宮4.jpg

 

北埔是金廣福墾隘之重鎮,位於北埔市街核心的慈天宮即初創於墾隘成立之時,

因此它與金廣福首腦人物息息相關。

它不僅是北埔地區最重要的大廟,也是清代道光年之後,

新竹山區拓墾史的重要見證;更是閩粵合作,消弭族群對峙的重要見證。

廟內有數支雕有龍盤之石柱,甚為罕見,廟前有一對獅子,亦為石雕,極具特色。

三川殿立面以砂岩雕刻為主要特色,步口檐廊的石雕蟠龍柱及中門石獅座極為古樸,

尤其左右蟠龍均採升龍造型,為台灣廟宇少有的做法。

廟內木作精彩,特別是吊筒上具有翅膀的飛天仙人素材,頗值玩味。

另外,廟內的二組二十四孝石柱,雕工流暢而有韻味,亦為全台廟宇所僅見。

 

新竹縣北埔慈天宮5.JPG

  

歲時祭儀

 

元宵節時,北埔居民會點起油笐火(竹製火把),

集中在廟前廣場,然後結隊上秀巒山祭拜山神,

遊行完再回到廟前廣場猜燈謎。

農曆二月十九日的觀音誕,舉行大拜拜。

在慈天宮祭祀圈尚未形成之前,

金廣福的信仰中心為今天的竹東鎮三重里的三角城國王宮。

農曆七月中元普渡,以姜義豐家族擔任總爐主,爐主則由姜義豐、

何合昌等七家族輪流擔任,六年一輪。

該月十四日會接著波羅汶三元宮,舉行神豬比賽,接著輪到芎林廣福宮。

除中元普渡外,在月底所會舉行針對兒童亡靈的普渡科儀,

且供品大多是糖果、餅乾、零食等,稱為「小孩子普」或「幼魂普」。

每十年舉行一次出巡慶典,如2013年就舉行,

該時正殿旁的香亭與神轎就會出動。

 

新竹縣北埔慈天宮6.JPG

新竹縣北埔慈天宮7.JPG

新竹縣北埔慈天宮8.JPG

新竹縣北埔慈天宮9.JPG

新竹縣北埔慈天宮10.JPG

新竹縣北埔慈天宮11.JPG

新竹縣北埔慈天宮12.JPG

新竹縣北埔慈天宮13.JPG

新竹縣北埔慈天宮14.JPG

新竹縣北埔慈天宮15.JPG

新竹縣北埔慈天宮16.JPG

新竹縣北埔慈天宮17.JPG

新竹縣北埔慈天宮18.JPG

新竹縣北埔慈天宮19.JPG

新竹縣北埔慈天宮20.JPG

新竹縣北埔慈天宮21.JPG

新竹縣北埔慈天宮22.JPG

新竹縣北埔慈天宮23.JPG

新竹縣北埔慈天宮24.JPG

新竹縣北埔慈天宮25.JPG

新竹縣北埔慈天宮26.JPG

新竹縣北埔慈天宮27.JPG

新竹縣北埔慈天宮28.JPG

 

 

  未完,資料努力更新中......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乾清宮 的頭像
    乾清宮

    乾清宮

    乾清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