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眉山觀音寺

 

桃園市觀音寺廟

 

月眉山觀音寺

地址: 桃園市大溪區大溪橋步道35號

電話: 03 388 0085

 

桃園市觀音寺廟

 

月眉山觀音寺原名觀音媽山觀音媽廟,位於大溪鎮武嶺橋東端,

廟前正對印斗山,背倚鳥嘴尖山,

廟座小山丘靠近大溪河邊月眉灣,而改名月眉山觀音寺。

觀音寺供奉的主神觀音佛祖,係數百年前先民接駕來台,

安座於大漢溪畔觀音媽山仔。

現廟內大殿仍保留最初供奉於石板小廟內的石觀音像,

左右殿供奉玄天上帝、五穀先帝,二樓中殿奉祀大尊觀世音菩薩,

左右殿供奉十八羅漢尊者,左廂房恭奉值年太歲星君。

另外,在寺左側後山前則奉阿彌陀佛聖像。

月眉山觀音寺於民國77年修建後於85年竣工,

近年斥資二千多萬元整修正殿等地,

日後方便信眾在正殿前廣場休憩,

並可欣賞武嶺橋與大漢溪河岸美景。

 

 

桃園市觀音寺廟

 

大溪龍山寺

 

桃園市觀音寺廟

 

大溪龍山寺

地址: 桃園市大溪區信義路1125號

電話: 03 387 5881

 

桃園市觀音寺廟

 

大溪龍山寺,是位於臺灣桃園市大溪區永福里的觀音寺,

由黃龍安等興建,分靈自艋舺龍山寺。

 

桃園市觀音寺廟

 

同治七年(1868年),

來自晉江東石的墾戶以墾號「黃安邦」之名墾殖永福。

當地耆老黃房枝表示,

當時開墾烏塗窟的黃龍安等兄弟苦於敵對的原住民,

就前往艋舺龍山寺祈夢,得夢說:

「無廟不成庄,東邊綁一虎,南方築一城,青番自平矣。」,

兄弟回來就建立草屋,供奉艋舺龍山寺的分靈神像,

又雇用謝虎豹、黃阿城訓練庄丁,地方漸安。

乙未戰爭,廟宇燒毀,神像暫住於蜈蚣崙腳的土地祠,

多年後重建,一度取名「香雲庵」,

中間雖因信徒爭吵沒落,後改回原名。1970年代再改建。

2006年5月,信徒大會通過斥資450萬元整修、

彩繪正殿神龕,於農曆六月十八日動土,

同年國曆12月4日舉行復位登龕大典。

 

桃園市觀音寺廟

 

過去永福里為煤礦區,礦工為感激觀音庇佑,

每年觀音慶典宰殺當地土產黑豬、擺流水席慶祝。

後來,廟宇對面興建鴻禧山莊,永褔里人口增加,

使得此廟也逐漸香火興盛。

大溪地區廟宇為慶祝開漳聖王誕辰,自農曆一月開始會輪流舉行賽神豬,

其中大溪龍山寺是農曆二月十九日。

龍山寺的賽神豬慶典採十大姓氏輪值,

如1997年口蹄疫流行當年,是由陳姚胡姓負責。

 

桃園市觀音寺廟

桃園市觀音寺廟

桃園市觀音寺廟

 

 

蓮座山觀音寺

 

桃園市觀音寺廟

 

蓮座山觀音寺

地址: 335桃園市大溪區瑞安路二段48巷28號

電話: 03 388 5674

 

桃園市觀音寺廟

 

嘉慶六年(1801年),廣東籍墾民鍾房緒見此地風景明媚,

乃募建寺宇於其上,奉祀觀音佛祖,稱為蓮座山觀音寺。

道光十三年(1833年),粵籍信士有感神恩庇佑,

捐獻田地作為寺產,以田地每年收益作為該寺日常費用,

因此香火大盛、信徒大增。

道光十五年(1835年),墾民鍾長三、鍾天富等人發起捐貲重修。

此後,寺產日多,信徒益眾,信徒們乃紛紛組織「觀音會」,

不僅在人力、物力上相互濟助,更多方協助寺廟進行祭祀、

寺務管理等工作。

咸豐五年(1855年),觀音寺募資整修,

現今仍留有當時重修遺跡者,包括山牆、窗櫺、護龍等。

明治三十七年(1904年),因廟宇破損嚴重,

大溪街總理呂建邦會同地方人士鍾會雲、

邱玉來等人發起大溪郡管內信眾勸募活動,進行大規模整修,

除重修正殿以外,並增築四角拜亭及左右附屬家屋,

整修工程直到明治四十年(1907年)方告竣工。

大正十四年(1925年),呂建邦、邱漢蓮、

簡水龍等人又再募金徹底修繕,使寺院益見宏麗,倍增莊嚴,

並於正殿山牆墀頭下刻有「一品名山」、「萬年福地」之對聯。

昭和九年(1934年),再次修建拜亭、正殿等,原為四角拜亭,

改建為八卦式重檐拜亭,形成現今之寺貌。

民國七十四年(1985年)內政部審定為國家第三級古蹟。

 

 

桃園市觀音寺廟

桃園市觀音寺廟

 

 

蓮座山觀音寺當地人習稱觀音亭,現爲三級古績,

建寺以來雖歷經多次整修,但仍維持著200餘年前的風貌與規模,

成爲珍貴的文化資產,

並於2013年獲選內政部「臺灣宗教百景」之一,頗具歷史意涵。

蓮座山獨峙於大漢溪中,其形勢猶如蓮花出水,因而得名。

清嘉慶3年(西元1797年),

由鍾尚儀等人鳩資創建募捐建佛寺於山岩,

奉祀觀世音菩薩和十八羅漢金尊,名為觀音寺;

至西元1904年(明治37)年,大溪仕紳鑑於廟宇有傾圮之虞,

乃募金大事重修,並增建拜亭,

西元1925(大正14)年再行鳩資徹底修繕,

西元1934(昭和9)年將原拜亭改為歇山重簷拜亭,

直至今日。蓮座山觀音寺的建築受限於地形因素,

不能作縱向發展,故為一座五門單殿式的廟宇,

屋頂的形式為三川脊,正殿的前方有拜亭,

此乃觀音寺建築上的最大特色,其屋頂採重簷歇山,

內有八卦藻井。寺內的剪黏、泥塑維妙維肖,

木雕、石刻、彩繪等皆古樸雅緻。

本寺的右側10餘公尺林蔭處設有敬聖亭(惜字亭),

該亭亦為重要的古建造物,名為「奎星樓」,

建於西元1936(昭和11)年。內奉文曲星君,

是由紅磚砌成的三段式亭子,上、中二層題有對聯,

亭身的龍吟虎嘯石刻栩栩如生,剪黏、雕塑精美細緻。

佛寺右側尚有祈求文風昌盛的奎星樓,供奉北斗七星中的魁星,

爲庇佑文運之神明,這座奎樓尚具有敬惜字亭的功能,

因此兼具字紙爐的構造及廟宇的飛簷筒瓦,

上頭飾以吉獸磁磚及浮雕,十分華麗。

奎樓旁另有小亭奉祀福德正神及樹神,小廟看來樸實無華,

相傳觀音寺建廟之前即已存在,也頗具歷史。

 

 

桃園市觀音寺廟

桃園市觀音寺廟

桃園市觀音寺廟

桃園市觀音寺廟

桃園市觀音寺廟

桃園市觀音寺廟

桃園市觀音寺廟

桃園市觀音寺廟

 

 

 

 

 

法鼓山齋明寺

 

桃園市觀音寺廟

 

法鼓山齋明寺

地址: 桃園市大溪區員林里齋明街153號

電話: 03 380 1426

 

桃園市觀音寺廟

 

齋明寺建於清道光年間,為大溪最古老的禪寺,

原係食齋人李阿甲私設的佛堂,以禮佛誦經為主,

其後信仰者日漸增多。齋明寺又叫齋名堂,

屬於齋教龍華派的齋堂,主祀觀世音菩薩,配祀金童玉女、

哪吒太子、韋馱菩薩、五顯靈官大帝等諸神佛。

齋明寺座東北朝西南,原是一座單進兩護龍的三合院廟宇建築,

後因空間需求增加,現況已成為單進四護龍形式。

寺的四周,環境清幽,與塵囂隔絕。寺前有雙重牆欄,

入口立成對水泥門柱,上題:「莊嚴憑法音,圓覺悟禪機。」,

門內原有寬闊前庭,現為拱橋、水池、老樹與花臺分隔,

雖具綠蔭恬靜之美,確已失平坦舒適之意。

齋明寺的平面風格及廟貌與五股西雲寺頗為相似,

有禪寺的風雅安寧之意,與一般建築大有不同,

並於2013年獲選內政部「臺灣宗教百景」之一,

頗富歷史意涵。更多介紹請見桃園古蹟建築網

 

桃園市大溪區齋明寺3.JPG - 桃園市觀音寺廟

 

齋明寺又叫齋名堂,最早是屬於齋教龍華派的齋堂,

而所謂齋派,又稱在家佛教,為明中葉興起的佛教支派,

信眾主要在家持齋奉佛,不需出家。

白蓮教亂後,齋教開始大量進入臺灣,以慎德齋為最早。

齋明寺隔著大漢溪與大溪街相遙望,舊稱「份仔城」,

嘉慶年間林本源家曾招墾於此。1850(道光30)年,

本地農民李阿甲,法號性悅,自南海普陀山法雨寺出家受戒返台後,

見此地山水靜逸適清修,乃結草庵而修,

供奉南海請回之觀音菩薩,名曰福份宮。1873(同治12)年,

福份宮住持及當地仕紳集資改建廟宇,易名為齋明堂。

1912(大正元)年擴建正殿與兩側廂房完竣,

並舉行盛大的落成典禮,1929(昭和4)年於廟之後方興建翠靈塔,

供民眾安奉祖先遺骨。1937(昭和12)年,

日本殖民政府進行「宗教整理」,第五代住持江澄坤居士(法號普乾)

為保存齋明堂之完整,乃與日本曹洞宗連絡並更名為齋明寺。

目前除主祀觀音菩薩外,另配祀金童玉女、哪吒太子、韋馱菩薩、

五顯靈官大帝。目前所見的庭園設施,

乃是第七代住持法鼓山聖嚴法師進駐後才改建的,與舊貌大異其趣。

 

桃園市觀音寺廟

 

齋明寺網站:https://jms.ddm.org.tw/main/page_view.aspx?chapid=93&mnuid=1636&modid=453

 

桃園市觀音寺廟

桃園市觀音寺廟

桃園市觀音寺廟

桃園市觀音寺廟

 

 

觀音鄉甘泉寺

 

桃園市觀音寺廟

 

 

甘泉寺(石觀音寺)

地址: 328桃園市觀音區甘泉街1號

電話: 03 473 2622

 

桃園市觀音寺廟

 

 

甘泉寺,舊稱福龍寺、福龍山寺,

是位於臺灣桃園市觀音區觀音里的觀音寺,

為觀音區地名的由來。

 

桃園市觀音寺廟

 

四大天王是佛教寺廟常見的門神,分別掌管風、調、雨、順,

四大門神齊聚一堂,象徵國家安定太平、風調雨順

 

桃園市觀音寺廟

 

 

在咸豐十年(1860年),

相傳竹北二堡石牌嶺庄一名叫黃等的人在河流中撿到近似觀音的石像,

並將此石觀音建置於路傍,成為眾人崇拜的對象。

半年後,白沙墩庄黃雲中等發起募捐,於咸豐十年十一月,

建築寺宇奉祀之,稱「福龍山寺」、「福龍寺」。

同治十一年(1872年),徐水曾獻殿聯,上書:

「法雨化甘泉蒼海波中聞貝葉,慈雲流淡水白沙堆土顯曇花。」

光緒十二年(1886年)由於廟宇破損嚴重,埔頂庄曾坤房、

石觀音庄劉文進等鄉紳發起修建募款,六個月完工,並改名為「甘泉寺」。

光緒二十年(1894年),曾阿房等重新改造。

1905年建立的南崁公學校石觀音分校(今觀音國小)過去尚無校舍時,

借用廟堂上課。1991年,廟前廣場被徵地為桃園客運汽車停車場和調度站,

引起信眾不滿。1993年整修,1997年完成。

1997年委由聖光公司在廟宇後牆施作長17.6、高10.5公尺的銅製浮雕,

圖案兩旁有金童玉女,另外兩隻神龍騰雲駕霧。

因此寺皈依者增加,當地形成聚落,地方名「石觀音街」,

後來發展成石觀音庄。

1920年,日本政府時行施州廳制度,刪除「石」字,

定名「觀音庄」,戰後改名「觀音鄉」

 

桃園市觀音寺廟

 

沿自清乾隆四十五年前,即中華民國一百三十二年前 ,

本寺之右,前海岸一帶為純白沙積成之小山丘,奇峰矗立,

高約數十尺,雖季節狂風摧殘,不增不減,秀麗如畫,

遠望之白雲皚皚,有如天境,甚為壯觀,今人喜愛遊賞。

據說每當風和日麗之晨曦,隱約可見一位騎白馬之神在沙丘上奔馳,

當地居民曾出現幾位文武秀才貢生舉人等,確為一白馬龍穴。

左前方海岸燈塔邊一帶形成半土墩,墩前有一水池,乾不竭,

滂沱大雨不溢,其形如金鵝戲水,該地也曾出幾位貌相奇特之將才,

據說該穴為金鵝孵蛋龍穴。

本寺坐巳山兼巽,在兩大龍穴之中,其形如一條金龍舞爪,

由當時之地理名師點出此一龍穴為建廟的好地點,能福佑百姓,

因而命名福龍山,即為本寺現在地點。

清乾隆四十五年(公元一七八〇年)農二月十九日 ,本寺右方有一水塘,

今名為貴母坡塘,是日晴空萬里 ,忽然―聲霹靂,天降豪雨,

塘上湧出一石像,其形如神尊,載浮載沉,牧童擲石不中,

同年四月二十二日由一農夫撈起於坡傍,筑一草寮供祀之。

三天後,神靈降謂眾日:石像石觀音佛祖,以救苦救難,普渡眾生降臨凡間,

眾信士若有疑難雜症,有求必應,無不靈驗。

傍有一水窟湧出一道清泉,其水清澈如鏡,飲之甘甜如飴,是年正値瘟疫流行,

佛祖降示,泉水飲之可治瘟疫,試之果靈驗,於是泉水治疾不脛而走傳遍全台,

求飲者絡繹於途,治癒者不計其數。

清咸豐八年(公元一八五八年)四月間,當地仕紳募款建造簡樸廟宇一座,

至次年十一月竣工。因甘泉水顯跡著稱,遂命名「甘泉寺」,

供奉主神「石觀音佛祖」,有求必應,顯赫有年。

清光緒二十年(公元一八九四年),地方仕紳續募款 ,增建後殿和兩廊,

次年竣工,廟宇新成。 民國四十四年(公元一九五五年),因廟貌年久失修,

舊陋不堪,由管理人黄景祥先生召集信徒大會,推選廖團景先生為修建主任委員,

梁乾旺先生、黃金水先生為副主任委員。

同年十二月四日興工改建,至民國四十七年十二月三日完竣,

成為一座富麗堂皇之廟字。 神靈顯赫,善士有求必應,地方繁榮,安居樂業 ,

香客與日俱增,以致廟堂不敷容納香客,且廟後方路基柏油路面填高 ,

使廟形顯得矮小,於民國七十五年信徒大會推選曾獻奉先生為主任委員 ,

謝廷漢先生為常務監事,曾獻斌先生為總幹事,經委員代表地方仕紳相商決議 ,

以自由樂捐方式重新改建,自民國七十八年(公元一九八九年)

農暦四月二十三日動工到民國八十六年農暦十一月三十日 ,

歷經八載完成一座五山三山,三層三進,宮殿式建築,巍峨壯觀精雕細琢,

巧奪天工 ,富麗堂皇之寺廟。

寺内保留傳統民族文物、史跡、藝術、石雕、浮雕、銅雕、名人筆跡等 ,

廟後壁上有全國首創觀世音佛祖銅雕像,法相莊嚴肅穆,令人起敬。

一樓主殿供奉石觀音佛祖,左堂註生娘娘,右堂福德正神、五路財神 ,

二樓前殿正殿供奉彌勒尊佛、哪吒三太子帝君、關聖帝君 ,左堂天上聖母娘娘,

右堂玄天上帝,後殿正殿玉皇大帝、三官大帝 ,左堂南斗星君,右堂北斗星君,

三樓正殿供奉無極大天尊 ,日月星君及二十八宿星君、關聖帝君、純陽祖師,

左堂瑤池金母娘娘 ,右堂西王母娘娘,神靈顯赫多年,眾信士同沐神恩,共沾聖德。

廟右方甘泉井,泉水甘醇如飴,清涼驅暑,遠近聞名,求飲者,絡繹不絕,

遐馳聞名,家家沾德,戶戶迎祥,均賴佛光普照,感恩無涯矣!

 

桃園市觀音寺廟

 

自古以來,祭拜觀音的信仰深入人心, 大部分人對觀音佛像是非常尊崇的,

因此對於在溪流裡看到天然觀音佛祖的石像, 就認為是奇蹟而供奉起來。

再加上一百多年前,醫療不發達, 人們生病了常常只能自求多福,

有一位居民受到神靈指示, 說發現石像處的泉水可治癒百病而廣為宣傳,

剛好有一位庄民生了重病, 取泉水飲用, 果然發生神效, 身體慢慢好轉,

因而建造廟宇, 把廟名改為「甘泉寺」, 稱泉源處為「甘泉井」。

 

桃園市觀音寺廟

 

 

關於甘泉寺的石觀音像發現的時間與建廟時間, 有很多不同的說法,

不同的文獻有不一樣的記載。 大約在清朝時期, 西元 1780 年,

一名黃姓農夫在觀音溪拾取酷似佛像的天然石塊, 稱為石觀音,

搭起簡單的草庵來供奉, 稱為「福龍寺」。

從此「石觀音」因神威顯赫而聲名遠播,

因此在西元 1858 年居民開始募款建造了簡樸的廟宇,

命名為「石觀音寺」, 在西元 1887 年, 因為甘泉顯跡,

而改名為「甘泉寺」, 護佑觀音地區的居民。

 

桃園市觀音寺廟

 

主祀石觀音佛祖

桃園市觀音寺廟

桃園市觀音寺廟

桃園市觀音寺廟

桃園市觀音寺廟

桃園市觀音寺廟

桃園市觀音寺廟

桃園市觀音寺廟

 

此廟的甘泉井傳說以能治病聞名。

該井處於低窪處,南方及東南方地勢較高且均為受壓地下水層,

在加上泉井旁約一百公尺處為觀音溪,因此為自流井。

逢農曆二月十九日觀音誕辰時,多有信徒會來此泉水取水。

香客會攜帶水桶,沿甘井亭的階梯走到泉眼處取水;

若取用量並不大可直接到正殿的觀音像前裝取水。

在台灣日治時期的《桃園廳志》就記載明治二十八年(1895年)七月,

當時有患眼疾者用此廟挖出的泉水洗眼,洗之即癒,人們皆感到驚訝,

數十里外之百姓亦來參謁,聲名遠播,便改寺名為「甘泉寺」。

另說發生在光緒十二年,在修廟時發生。

還有一說是傳聞撿到石觀音的黃等發現湧出泉水,患者痊癒。

清治時期的《新竹縣志初稿》則記錄相傳石觀音也是從泉水出現。

丁善璽在拍《八百壯士》被爆傷,在醫院躺了一個月。

這時丁妻蕭蓉夢到南極仙翁要她去中壢找觀音治療她先生的病,

輾轉到觀音鄉找到甘泉寺。丁善璽喝了該寺的井水後傷痛減輕,

後來又在一場高速公路的車禍中幸運生還。因此,夫妻從天主教改宗佛教,

太太還皈依華嚴蓮社的南亭法師。

丁導演為了還願遂拍攝佛教主題電影的故事《陰陽有情天》,

由妻子親自飾演觀音,男女主角分別是秦漢、徐楓。在電影上映時,

丁善璽本想把妻子夢中景況寫一篇文字大肆宣傳一番,

但唯恐被人說成導人迷信,招致影片禁映,之後才在佛教會對居士說。

李翰祥在1981年投稿在《民生報》的連載文章,以多篇文章詳述此事。

 

桃園市觀音寺廟

桃園市觀音寺廟

 

 未完,資料努力更新中......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乾清宮 的頭像
    乾清宮

    乾清宮

    乾清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