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北港武德宮

北港武德宮2.JPG

 

武德宮

地址: 雲林縣北港鎮華勝路330號

電話: 05 782 1445

 

北港武德宮.JPG

 

 

北港武德宮,位於臺灣雲林縣北港鎮內、主祀五路武財神趙公明的廟宇。

該廟是臺灣規模最大、香火最盛的財神廟之一。

 

北港武德宮1.JPG

 

 

北港武德宮的創辦人陳茂霖是一位出身雲林縣水林鄉的中醫師;

在遷居北港後,他在1955年買下北港中山路61號開設保生堂中藥舖(現為德昌中藥行)。

1961年前後,陳茂霖的妻子之身體健康出現問題;

他在遍尋醫療方法而不得其解後開始尋求信仰及宗教上的協助。

1963年,陳茂霖在新港東興廟池府千歲出巡行經北港時,

獲得乩身扶乩指示其住宅內有「內神」,並指示其虔誠敬奉該神則其妻之問題可獲解決;

隨後,陳茂霖依指示在自宅地上設置香爐並早晚虔誠敬奉,他的妻子也在不久後恢復健康。

1970年前後,陳茂霖經扶乩得知該「內神」的真實身分為武財神趙公明,

且其神尊乃於道光年間由一陳姓信徒自中國山東琅琊迎請攜來,

並曾在當地搭有簡易草庵供人祭拜,又因時空變遷而被掩埋於陳茂霖所有的建築物之下。

同年,陳茂霖遵照扶乩所降指示為其雕塑金身,並於自宅設壇供人膜拜,

且開始使用「武德宮」的名稱。

1976年,陳茂林奉神諭雕刻三尊分靈,不久便被信徒迎請回家,而後又再雕十尊分靈。

這第一批的十三尊分靈,從大爺、二爺依序排到十三爺,被稱為「十三天尊」。

前三尊為嘉義信徒請走,後十尊則為北港信徒請走。

1977年冬,成立武元德、武亨德爐會。

 

 

北港武德宮3.JPG

北港武德宮4.JPG

 

 

1978年,陳茂霖考慮到原建物腹地狹窄,而過年或聖誕祭典信徒眾多,

於是捐贈土地並邀集親人共同出資興建新廟,並於1980年於現址落成入火安座。

而保生堂仍保有原始的祭祀空間,在武德宮遶境時也是必經之地。

而在原有神尊遷往新廟供奉後,保生堂另供奉一尊「武冠德」的分靈神尊。

1981年,主祀神武財公的鸞文開始預示其即將率眾返回其故鄉山東探視。

1984年,出現武財神欽定聖號的「後」十三天尊,多數為分靈宮廟的主祀神。

1988年,陳茂霖依循鸞文指示率隊前往山東齊河縣趙官鎮拜訪武財公祖廟所在地,

並在返回臺灣後獲武財公岀筆扶鸞指示以北港武德宮作兩岸及華人地區天官武財神開基祖廟。

2010年代,北港武德宮成為臺灣規模最大的財神廟之一。

2013年甲午年臘月啟建「建成祈安三朝清醮」。

2014年則舉行過百年大醮,並在建醮前拍攝《聖跡十三天尊》的紀錄片。

2015年丙申年臘月啟建「叩謝天恩祈安三朝圓醮」。

2016年12月,武德宮為了感念新港東興廟池王爺的「點化建廟」之恩,

捐贈360萬元給該廟當作購地擴建的資金。

 

北港武德宮5.JPG

 

十三天尊聖號分別是「官、侯、將、相、爵、仁、義、禮、智、信、堯、舜、禹」

 

台灣寺廟參訪紀錄(五)雲林縣

台灣寺廟參訪紀錄(五)雲林縣

北港武德宮6.JPG

 

 

北港武德宮保有傳統問乩儀式;在儀式中,神明透過鸞生寫下藏頭詩。

每農曆月逢初一、初四、初七下午,信徒可在外壇問事,且不收費。

內壇問事以廟務為主,廟中所有重要決定(如重大決議與進程、殿堂對聯的詩文內容、廟宇建築規劃)

皆由神明扶鸞指示而成,而開基祖廟四字正是由開基老武財公扶鸞指示而成。

北港武德宮的金紙純以竹材製作,觸感比一般金紙粗糙,但不會產生黑煙。

 

台灣寺廟參訪紀錄(五)雲林縣

台灣寺廟參訪紀錄(五)雲林縣

台灣寺廟參訪紀錄(五)雲林縣

 

北港武德宮設有正殿、三官殿、聖父母殿、三仙姑殿、福德殿、

太歲殿、文昌殿等,其後還有一座十數層樓高的廣天大道院。

 

台灣寺廟參訪紀錄(五)雲林縣

 

五路武財神與其諸神:

五位主神五路武財神及其副尊黑虎將軍

三仙姑(三霄娘娘):雲霄、瓊霄、碧霄,即趙公明的三位姊妹。

趙公明的父母親

 

 

台灣寺廟參訪紀錄(五)雲林縣

台灣寺廟參訪紀錄(五)雲林縣

台灣寺廟參訪紀錄(五)雲林縣

台灣寺廟參訪紀錄(五)雲林縣

台灣寺廟參訪紀錄(五)雲林縣

台灣寺廟參訪紀錄(五)雲林縣

台灣寺廟參訪紀錄(五)雲林縣

 

五條港安西府

2021.10.15雲林五條港安西府.JPG

 

五條港安西府

地址:雲林縣臺西鄉中央路76號

電話:05 698 2054

 

2021.10.15雲林五條港安西府2.JPG

 

五條港是昔日臺灣清治時期存在於今臺南市中西區裡的五條商用港道,

由北到南分別是新港墘港、佛頭港、南勢港(或稱北勢港)、

南河港與安海港,其範圍約在今成功路以南,中正路以北,

大井頭(民權路、永福路交叉處)以西,臨安路以東的區域,

是以前臺灣府城最重要的商業門戶,現已成為臺南市地下水道的中幹線。

今臺南市所設立的五條港文化園區即在此處。2015年地籍重測後,

五條港也成為地籍段名。

 

2021.10.15雲林五條港安西府3.JPG

 

主祀神明: 王爺 對主祀神明的稱呼: 張、李、莫千歲

陪祀神明: 地藏王菩薩 南霽雲將軍 騎虎尊王 註生娘娘

創立起始年: 1806

 

2021.10.15雲林五條港安西府4.JPG

 

五條港安西府(台語:Gōo-tiâu-káng An-se-hú)

位於臺灣雲林縣台西鄉五港村西北方,座東朝西。

其內供奉唐朝的張巡(張府千歲)、李泌(李府千歲)、莫英(莫府千歲),

合稱「張李莫府三千歲」。

五條港安西府是臺灣國內所有張李莫千歲廟的祖廟,

為民間信仰朝謁的重要廟宇之一,香火鼎盛,海內外分靈有三千多處。

五條港安西府於清治乾隆六十年(1795年)建置於海豐島,

於清治嘉慶十一年(1806年)遷移至雲林縣台西鄉五港村今址。

其後因信徒眾多、香火鼎盛,遂不斷增建。現今除廟宇本體建築外,

尚有魚池、庭園造景、鳳凰城等休憩設施,是台灣西濱地區的特色廟宇之一。

 

 

2021.10.15雲林五條港安西府5.JPG

 

百年來,宮廟歷經數次翻修整建,現今建築風格為現代台灣宮廟建築。

主殿供奉張李莫千歲,左偏殿及右偏殿分別供奉地藏王菩薩和註生娘娘,

貳樓為凌霄寶殿、太歲寶殿與植福寶殿。其中大旗杆高6丈,

是前清道光30年(西元1850年)豎立至今的古物;

另外,鳳凰城的圍牆是為了紀念安史之亂時張巡死守睢陽城的事蹟。

 

2021.10.15雲林五條港安西府6.JPG

 

清乾隆六十年(西元1795年)漁民於海豐島附近工作忽見五條港外有金光,

等待海潮退,那道金光漂到海豐島上,前往那金光來源,只看到一艘竹筏,

上面有香爐,另外上面有牌位寫「張李莫千歲」。

眾人看到討論完認定是神蹟,所以決定在海豐島的草寮中供奉張李莫千歲的牌位。

 

2021.10.15雲林五條港安西府7.JPG

 

清嘉慶十一年(西元1806年),因草寮興築在海豐島上,因潮汐的關係,

造成前往拜拜交通不便,於是決定改建在雲林縣台西鄉五條港,為現今廟址。

 

2021.10.15雲林五條港安西府8.JPG

 

清道光元年(西元1821年),工商業發達,民眾經濟好轉,

由麥寮街「楊長力號」店東楊裕號召重建安西府,

遂組成八股(崙頂股、崙下股、五港股、什張黎股、街仔股、客厝股、鹽埔股),

數年之後廟宇重建完成。

 

2021.10.15雲林五條港安西府9.JPG

 

清道光三十年(西元1850年),廟前建高六丈餘旗杆一對,當因本島缺乏杉木,

所以張李莫千歲化為老人,往福州買木材,將「張李莫千歲」字刻於木材上,

木杉漂到海豐島後,信徒皆感驚訝,相信是神顯靈。

 

2021.10.15雲林五條港安西府10.JPG

 

在唐玄宗天寶年間之時,胡人武將安祿山叛變發動安史之亂,

張巡死守睢陽城長達兩年,宋朝文天祥以正氣歌「張睢陽齒」追念;

良將莫英被張巡感動,結為異姓兄弟,為守睢陽城壯烈犧牲;

忠臣李泌也作詩諷刺安祿山。

安西府於西元2006年時以仿古代防禦成的方式興建了這座高4樓長160公尺的鳳凰城,

就是為了紀念張李莫府千歲正氣浩然堅守睢陽城。

 

2021.10.15雲林五條港安西府11.JPG

 

五條港安西府於西元2020年11月舉行七朝清醮

(醮,指道教科儀。清醮,指為祈福而建醮。七朝,指正式科儀連續不斷七天),

竟以送水王、火王科儀進行見不得光,否則怕火祟會亂跑等語為由,

要求全鄉配合「暫熄燈火」,通知台西鄉公所,使其協請臺電實施全鄉停電。

除了路燈與交通號誌被關閉數小時,更要求鄉民不得開啟車燈,

以免「若有光線神明會往光處跑,水、火無情若沒順利送走,難得平安」。

 

2021.10.15雲林五條港安西府12.JPG

 

供奉主神有張府千歲、李府千歲、莫府千歲,陪祀神明有福德正神、

境主城隍、南霽雲將軍、雷萬春將軍等等。

 

2021.10.15雲林五條港安西府13.JPG

 

傳說軼事

台灣日治時期末年,總督府施行「皇民奉公」,貶抑台灣民間信仰,

以使與日本同化。安西府本在拆除名單。傳說張李莫千歲顯靈,

使工人拆除廟宇時,上吐下瀉,頭暈腦脹,執行官見狀,便取消拆除計劃。

 

2021.10.15雲林五條港安西府14.JPG

 

西元1945年(日治昭和20年、中華民國34年)台灣戰後初期,

台西仕紳林明栓等人,提議重建廟宇,並恭請張李莫千歲至南鯤鯓代天府會香。

一行萬餘人途經布袋時,該地方因霍亂肆虐,許多人因此喪命,

據說張李莫三府千歲不忍見民眾受苦,即令信眾繞行布袋,

待神駕過後,布袋的疫情即告消除,鄉民認為是張李莫千歲顯靈,

為了答謝神恩,紛紛加入重建安西府的行列。

 

 

2021.10.15雲林五條港安西府15.JPG

 

西元1954年(民國43年)九月,中共解放軍砲擊金門,

金門縣縣民朱秀華全家乘船撤退來台,父母半路失散,

朱秀華逃至另一艘漁船渡海,船舶卻中彈擱淺,朱秀華生還,

在雲林縣臺西鄉五港村的海豐島待援,但沿海漁民因為貪圖朱女身上財物,

而將之溺死。據說事後朱秀華靈魂仍遊蕩在海豐島,路遇張李莫千歲,

三位千歲認為朱秀華陽壽未盡,於是與眾神協商之後,

命其借雲林麥寮孝媳吳林罔腰之遺體復活,朱女還魂後,

為了報張李莫千歲的恩情,主持麥寮鎮東宮,積極辦理慈善事業,

朱女的借屍還魂事蹟,也轟動了全國。

 

 

2021.10.15雲林五條港安西府16.JPG

2021.10.15雲林五條港安西府17.JPG

2021.10.15雲林五條港安西府18.JPG

2021.10.15雲林五條港安西府19.JPG

2021.10.15雲林五條港安西府20.JPG

2021.10.15雲林五條港安西府21.JPG

2021.10.15雲林五條港安西府22.JPG

2021.10.15雲林五條港安西府23.JPG

2021.10.15雲林五條港安西府24.JPG

2021.10.15雲林五條港安西府25.JPG

2021.10.15雲林五條港安西府26.JPG

2021.10.15雲林五條港安西府27.JPG

2021.10.15雲林五條港安西府28.JPG

2021.10.15雲林五條港安西府29.JPG

2021.10.15雲林五條港安西府30.JPG

 

 

 

 

 

雲林縣下寮順寮宮菁埔夫人祖廟

菁埔夫人祖廟.JPG

 

順寮宮菁埔夫人祖廟

地址: 雲林縣口湖鄉下崙村下寮路25號

電話: 05-7991296

創立起始年: 1845年

 

 菁埔夫人祖廟2.JPG

 

下寮仔聚落,人不滿百,北面有滿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因大洪水受難之萬人塚,及毗鄰之三姓寮公墓、

下寮仔公墓,南面有佔地10公頃之下崙公墓。

在此陰氣籠罩下,每當夕陽西下,居民不免有鬼蹤魅影之幻覺,對於由正神鎮壓邪怪之祈求自然十分殷切。

莊中原供奉二品夫人,後來自口湖嫁至下寮仔劉家之呂阿箔被取為乩童,有一日降駕,

言及二品夫人已與菁埔夫人結為姐妹,共同護佑下寮仔聚落。

為顯示神蹟,曾手持七星劍刺腹,將肚腸置於桶盤,即所謂之「剖腹揉腸」。

從此,居民對菁埔夫人至為信服,並協議為菁埔夫人塑造金身供奉。

邇後,菁埔夫人、二品夫人、太子爺每年由爐主請回家中奉祀,

於農曆七月十三日,菁埔夫人誕辰,再奉請搭壇舉行祭典。

 

 

菁埔夫人祖廟3.JPG

 

 

民國六十五年,居民發起募捐為菁埔夫人建廟,廟地原為劉廣壽所有,後以幾近樂捐之價格提供興建順寮宮。

建廟工程動土後,至民國六十七年落成。中龕主祀菁埔夫人、二品夫人、太子爺、五年千歲,左龕祀註生娘娘,

右龕祀福德正神,神龕下供奉虎爺。

後來居民劉 至學甲,南鯤鯓方面為人挑土,攜回五府千歲中之范府千歲,因神威顯赫,受供奉於莊中巡濟館。

莊民欲請至家朝拜,常供不應求,故順寮宮管理委員會乃增塑李府、池府、范府千歲金身,以供恭請。

今順寮宮配祀有五府千歲中之李府千歲、池府千歲、范府千歲。

早期廟務皆由值年爐主全權處理,建廟後,曾成立籌建委員會,由劉俊雄任主任委員。

落成後仍遴選委員,惟制度不完善,廟務依舊由值年爐主處理。

直至民國八十七年農曆七月十三日,始由全莊信徒採票選方式選出21位管理委員,正式成立管理委員會,

由劉俊雄擔任首屆主任委員,蟬聯二屆,第三屆由劉金水擔任,現第四屆蟬聯中。

 

 

菁埔夫人祖廟4.JPG

菁埔夫人祖廟5.JPG

菁埔夫人祖廟6.JPG

菁埔夫人祖廟7.JPG

菁埔夫人祖廟8.JPG

 

 

斗六南聖宮

2020.10.13斗六南聖宮.JPG

 

斗六南聖宮

地址: 雲林縣斗六市南聖路301號

電話: 05 532 5335

主神: 關公

 

2020.10.13斗六南聖宮1.JPG

 

 

斗六南聖宮,簡稱南聖宮,位於臺灣雲林縣斗六市,

為鸞堂體制的關帝廟,此廟原本位於於斗六市大同路,

1967年動土,於1971年落成。

1976年文化大革命時,一尊來自中國的關公神像海飄至雲林縣海濱,

被漁夫安置於漁村半年之久,後爲某古董商所收購,收蔵於臺北市廣州街。

該古董商幾經走訪皆難供奉本神像。

台北某些信士得悉,付巨額謝金,暫接駕到台北市復興南路某信眾家,

經清洗修飾安粉再奉送到此廟。

此尊神像高一丈二尺一寸二分、重約六百多台斤的樟木雕刻,

據時任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何浩天及神像雕刻專家鑑定雕刻手法及刻紋型態判斷,

係出自明朝初期之雕刻。

此尊神像使得各地前來參觀之香客絡繹不絕,位於大同路的五百坪舊殿難容納,

後經信徒大會在1976年夏天決定遷宮,遷於現址南聖路三0一號。

此現址地乃昔日稱為番仔溝的一部分,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員、

前保護科技部主任周寶中曾和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研究所所長陳木杉,

在該廟後花園與水池旁發現大量的番仔溝遺址古物,是繼梅林遺址及坪頂遺址後,

台灣史前時期人類活動的重要發現。

1998年拆除舊殿,所供奉神像於新宮安置,之後逐漸擴充新宮建築,

2009年關平太子、周倉將軍神像開光。

2014年6月21日,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至此廟參加中國國民黨雲林縣黨部的固本會議。

 

 

2020.10.13斗六南聖宮2.JPG

2020.10.13斗六南聖宮3.JPG

2020.10.13斗六南聖宮4.JPG

2020.10.13斗六南聖宮5.JPG

 

這尊關老爺大聖像,係於民國六十五年經由海上漂流到本縣三條崙外海,

被漁夫撈回奉置於漁村半年之久,而後由某古董商收購,

北運安置於台北廣州街陋巷之中,該古董商雖幾經走訪探尋,

歷經一個餘月,仍未能給本尊聖像做適當之安排 。

同年八月五日聯合報記者發現後乃發佈「關老爺落難無人問津」等新聞,

南聖宮台北行宮鸞友見報,立刻前往交涉,並付鉅額謝金。

經過清洗修飾安粉之後,於同年八月十三日(農曆七月十八日),

由數百位善信隨香護駕,奉送至斗六市南聖宮,受萬人朝拜。

本尊立姿關公聖像,全高有一丈二尺一寸二分,重約六百多台斤,

乃由整棵樟木雕刻而成,據歷史博物館館長何浩天先生及神像雕刻專家鑑定,

從其雕刻手法及刻紋型態判斷,係出自明朝初年之雕刻,距今已有五百多年歷史,

本省各大小寺廟中,從未見過如此巨大而且歷史悠久,是一尊極為珍貴之聖像。

 

2020.10.13斗六南聖宮6.JPG

2020.10.13斗六南聖宮7.JPG

2020.10.13斗六南聖宮8.JPG

2020.10.13斗六南聖宮9.JPG

2020.10.13斗六南聖宮10.JPG

2020.10.13斗六南聖宮11.JPG

2020.10.13斗六南聖宮12.JPG

2020.10.13斗六南聖宮13.JPG

2020.10.13斗六南聖宮14.JPG

2020.10.13斗六南聖宮15.JPG

2020.10.13斗六南聖宮16.JPG

2020.10.13斗六南聖宮17.JPG

2020.10.13斗六南聖宮18.JPG

 

 

2020.10.13斗六南聖宮19.JPG

2020.10.13斗六南聖宮20.JPG

2020.10.13斗六南聖宮21.JPG

2020.10.13斗六南聖宮22.JPG

2020.10.13斗六南聖宮23.JPG

2020.10.13斗六南聖宮24.JPG

2020.10.13斗六南聖宮25.JPG

2020.10.13斗六南聖宮26.JPG

2020.10.13斗六南聖宮27.JPG

2020.10.13斗六南聖宮28.JPG

2020.10.13斗六南聖宮29.JPG

2020.10.13斗六南聖宮30.JPG

2020.10.13斗六南聖宮31.JPG

 

 

 

 

斗六南聖宮係南天行宮直轄鸞堂,扶鸞時藉桃柳為筆,

虔請神靈降筆闡教,以傳神意,傳真警世,教人修道方法。

此種組織之聖堂,稱之「鸞堂」,又稱「鸞門」。

凡廟寺奉旨設桃柳木筆飛鸞(扶鸞)闡教者,謂之「鸞堂」,

乃三界聖神仙佛真靈所顯化度世之聖地也。

以儒為宗,以神為教,是世人賴以修身養性之所。

「鸞堂」乃代天宣化,奉勸世人行善棄惡,

遵守四維八德,廣度黎民,喚醒迷津,是暗路之明燈,

引導世人出迷入悟,修身養性之場所。

 

 

2020.10.13斗六南聖宮32.JPG

 

 

雲林縣斗六大乾宮

台灣寺廟參訪紀錄(五)雲林縣

 

大乾宮

地址:雲林縣斗六市鎮北路234號

電話:05 532 1596

 

台灣寺廟參訪紀錄(五)雲林縣

 

大乾宮主祀玄天上帝,為牛挑灣信仰中心,

據聞在檨林發生水災,大乾宮神像玄天上帝被大水沖走,

由善心人士拾獲,加以供奉於大乾宮現址。

日治時期,大乾宮更遭日本政府發布「廢廟」之命令;

直至民國三十七年(西元1948),

在斗六街長鄭沙棠及地方人士多人捐款修建為現今廟貌。

宮前原本種有7棵榕樹,象徵北斗七星寰宇,賜福萬里。

但在多年前,臨近鎮北路的三棵大榕樹,卻因道路拓寬而遭砍伐,

目前僅存兩棵,樹幹周圍達7.85公尺。信徒尊稱「大榕公」。

 

台灣寺廟參訪紀錄(五)雲林縣

 

雲林鎮北大乾宮傳奇:

雲林鎮北大乾宮位於斗六市街上,是歷史悠久的一間廟宇。

主要供奉北極玄天上帝,配祀神明有觀音佛祖、天上聖母、

註生娘娘、福德正神、池府千歲及神農大帝。

每逢農曆三月初三玄天上帝誕辰,鎮北大乾宮就會舉辦遶境活動,

保佑信眾平安順利。

本宮主神玄天上帝,溯自明永曆15年,

清順治18年(西元1661年)延平郡王收復台灣,

康熙元年(西元1662年)時任國姓公書林一成師爺,

由福建省下竹所庄,三玉聖宮攜帶來台的「玄天三上帝」,

迄今三百四十六年。當時均以石頭堆建成屋供奉,神威顯赫,

風調雨順,庇佑朱丹灣部落豐衣足食,合境安寧,

乾隆48年(西元1783年)間步罡踏斗點七星,

指示庄民種植七棵榕樹,目前只剩廟前的一公一母二百多年的老榕樹。

西元1909年,地方善心人士捐款興建以土角厝供獻,

民國36年以木材磚造改建,民國37年季春完成。

神恩遠播,信徒遽增,廟宇陳舊狹小,廟周邊取地不易,

民國84年信徒建議將廟遷建,隔年,因年老信徒建議,

數百年廟址勿輕易遷移,經信徒大會表決取消遷移。

民國87年管理委員會募款購廟地,信徒踴躍捐款取得廟後121坪土地,

民國93年興建,各方善信大德捐款,民國94年入火安座。

隔年再建拜亭、燒金爐、榕樹公、西營,民國96年竣工謝土完成。

 

 

台灣寺廟參訪紀錄(五)雲林縣

台灣寺廟參訪紀錄(五)雲林縣

台灣寺廟參訪紀錄(五)雲林縣

台灣寺廟參訪紀錄(五)雲林縣

台灣寺廟參訪紀錄(五)雲林縣

台灣寺廟參訪紀錄(五)雲林縣

台灣寺廟參訪紀錄(五)雲林縣

台灣寺廟參訪紀錄(五)雲林縣

台灣寺廟參訪紀錄(五)雲林縣

台灣寺廟參訪紀錄(五)雲林縣

 

雲林五條港安西府

2021.10.15雲林五條港安西府.JPG

2021.10.15雲林五條港安西府2.JPG

2021.10.15雲林五條港安西府3.JPG

2021.10.15雲林五條港安西府4.JPG

2021.10.15雲林五條港安西府5.JPG

2021.10.15雲林五條港安西府6.JPG

2021.10.15雲林五條港安西府7.JPG

2021.10.15雲林五條港安西府8.JPG

2021.10.15雲林五條港安西府9.JPG

2021.10.15雲林五條港安西府10.JPG

2021.10.15雲林五條港安西府11.JPG

2021.10.15雲林五條港安西府12.JPG

2021.10.15雲林五條港安西府13.JPG

2021.10.15雲林五條港安西府14.JPG

2021.10.15雲林五條港安西府15.JPG

2021.10.15雲林五條港安西府16.JPG

2021.10.15雲林五條港安西府17.JPG

2021.10.15雲林五條港安西府18.JPG

2021.10.15雲林五條港安西府19.JPG

2021.10.15雲林五條港安西府20.JPG

2021.10.15雲林五條港安西府21.JPG

2021.10.15雲林五條港安西府22.JPG

2021.10.15雲林五條港安西府23.JPG

2021.10.15雲林五條港安西府24.JPG

2021.10.15雲林五條港安西府25.JPG

2021.10.15雲林五條港安西府26.JPG

2021.10.15雲林五條港安西府27.JPG

2021.10.15雲林五條港安西府28.JPG

2021.10.15雲林五條港安西府29.JPG

2021.10.15雲林五條港安西府30.JPG

 

雲林海清宮

2021.10.15雲林海清宮.JPG

2021.10.15雲林海清宮1.JPG

2021.10.15雲林海清宮2.JPG

2021.10.15雲林海清宮3.JPG

2021.10.15雲林海清宮4.JPG

2021.10.15雲林海清宮5.JPG

2021.10.15雲林海清宮6.JPG

2021.10.15雲林海清宮7.JPG

2021.10.15雲林海清宮8.JPG

2021.10.15雲林海清宮9.JPG

2021.10.15雲林海清宮10.JPG

2021.10.15雲林海清宮11.JPG

2021.10.15雲林海清宮12.JPG

2021.10.15雲林海清宮13.JPG

2021.10.15雲林海清宮14.JPG

2021.10.15雲林海清宮15.JPG

2021.10.15雲林海清宮16.JPG

2021.10.15雲林海清宮17.JPG

2021.10.15雲林海清宮18.JPG

2021.10.15雲林海清宮19.JPG

2021.10.15雲林海清宮20.JPG

2021.10.15雲林海清宮21.JPG

2021.10.15雲林海清宮22.JPG

2021.10.15雲林海清宮23.JPG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乾清宮 的頭像
乾清宮

乾清宮

乾清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